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

时间:2022-08-29 11:13:07

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数学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引入课堂,可以把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有趣,数学也有趣。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

二、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过生日时的情景,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分得一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1.从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积累数学信息,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百分数的感性材料。上课时,这一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他们顺利的获得了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带来了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物品,并且早已会读出百分数,还能说出百分数的含义,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进一步说明了低估学生能力比高估学生能力更可怕,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

2.例题生活化,学生喜闻乐见。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本课对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灵活处理,进行召开新闻会的形式,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自主讨论中明白了百分数的意义,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

教师应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平时下课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啊?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学谁重,谁高……,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的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利息、日常购物均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买东西、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总之,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引导学生在“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