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途径

时间:2022-08-29 10:29:00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途径

摘要:

近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已经颇具成效,但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需求,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及途径。

关键词:

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国民经济

前言

近年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林业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20世纪后期,我国先后开展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林以及沿海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且成绩斐然,全民环境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改善,林业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肩负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任。我国近几年内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盛业工程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林业生态林主要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区域、东北区域、三北区域、南方区域、青藏高原等。由于环境开发前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且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思想偏颇,人们对林业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人们将林业视作普通的经济产业来对待,过分看重短期效益,而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同时部分地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没能真正领悟林业生态建设的真正的意义。由于资金方面的欠缺,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分布不均、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森林水平,这离生态改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较大,林业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生态建设进度极为缓慢,能够纳入治理范围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至今仍处在总体恶化、局部治理的状况之中。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效益低,工程质量低。部分地区退耕还林速度快、退耕面积较大,但缺乏优良的苗木品种,补植任务繁重,这就增加了造林成本,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大部分地区大多采取散乱作业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粗制滥造”的问题,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就现有的林业项目而言,林木保存率低、成活率低,树种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林地生产力;苗木缺乏病虫害抵御能力、林木质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采取粗放式林业工程管理。林业生态工程缺乏整体规划,并未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细致划分,未能对各环节技术指标作出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造林面积数据严重失真。工程建设责任不明确。受部门利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常见责任不明确和多头管理现象。若是不能及时制止这一现象,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未形成独立的工程监理队伍及机制。以往造林工程多由林业部门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由施工或设计部门进行工程验收,缺乏有效的工程监测管理。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关意见和建议

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工程规划。林业生态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它的工程施工长、投入高、生产管理方式也比较特殊,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动态性。不论是何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都应当制订良好的工程治理模式,进行相应工作规划。林业生态工程应当因地制宜、进行分区规划、因害设防,实施合理布局规划,确定林业生态发展与保护相协调。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任务,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根据经济、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林业生态规划,建立与区域经济环境相适宜的规划,优化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区域产业化经济发展体系。加强病虫害检验检疫,实现工程监管。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将森林植被扩大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建立病虫害检验检疫体系,利用营林改造措施做好病虫害改善措施。调整树种结构、扩大树木种植面积,营造混交林,加强林木抗病虫害能力。实现科技兴林,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快速培养出一批会管理、懂科学的技术人才,推广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发挥人力物力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高标准、严要求,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工程规划设计,按照工程检查、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组建工程管理中心,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其中,加快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生物、信息技术为引导,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加强森林经营与保护管理。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及严格的森林管理规划,以科技为引导,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进行施工,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改造机制,加强林业质量管理,发动群众,加强林木后期管理维护,完善相应的生态林木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大量购置林业苗木管护设备,完善相应管护制度,将林木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优化林木资源的配置,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做好林木初期种植工作,保证做好林木改造工作。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多渠道生态林木激励机制,积极林业建设基金,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始终坚持以政府引导机制,完善省、市、县补偿基金制度,使林木改造人能够充分获益,进行林业资金转入,建立合理的受益者补偿基金制度,大胆尝试、探索分类补偿政策和分级管理政策,确定合理的林木砍伐政策,保证森林资源在经过砍伐之后不会有所减少,积极探索公益林国家赎买激励机制,给予林木所有者基金支配权。建立有效的林业生态建设激励机制、内在动力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区群众、政府、投资者作用,建立科学稳定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结束语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制定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选用优良的树木栽植品种,采取相应成熟的技术组装配套,更好的攻克林业生态科学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制定工程项目监理、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监理工程资金建设体系。

作者:姚延兴 单位:黑龙江省依安县上游乡林业站

参考文献:

[1]赵钧.基于ISM技术的云南林业产业发展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许震,李红勋.我国主要林产品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上一篇:三年行动计划工程建设研究 下一篇: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