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设计作业商品化实践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29 09:00:54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设计作业商品化实践教学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大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提出了学生作业转换成商品的这样一个教学实践,这也是培养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一个起步性阶段。并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和影响做出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作业商品化;教学探究;创新创业

1 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1.1 文化产业

文化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产物,人与动物的差异就是人类可以创造和传播文化。文化、政治、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它们中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彼此渗透,而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宽泛地来说,所有的产业都从属于文化产业。或者说都是由文化而产生。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来说,与人类精神财富相联系的产品才是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形成的产业是文化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蕴含了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它独特的内涵。它们来源于文化知识和创意的积累,通过脑力劳动,智慧的转化创造出财富和机会,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其实可以分为文化艺术产业、设计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三类。

1.3 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元素,创意人才的不断输入是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创意产业是艺术设计领域与经济转型期市场融合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拓展和延伸。设计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领域宽广,涉及各个方面。交叉学科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设计教学为这些人才的输出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在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物化形态发生转变和升级,继而衍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艺术形式。这些全新的艺术形式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当代设计教育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从而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培养优良的设计人才,使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培养教学良性循环。

2 设计作品商业化教学方法

2.1 国内设计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中,教学观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方法不能真正符合专业特点及社会所需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还只是采用比较传统的课堂作业制作练习,根本无法满足学以致用的社会性、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2.2 探究意义及提出

实行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基于校企结合与互联网商业化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就业途径,前景广阔。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成知识成果转化,拓展创业途径让学生的作业成为商品,让作业走出校门,让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结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起步性阶段。

在当下全国开展的“本科质量教学与教学改革工程”工作别强调了本科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高校发展长远改革的目标,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度,课题作业练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通过做作业就能实现知识内容理解与检验、实现自我价值肯定、增强自信力以及实现工作经验积累和学习成果实际价值化转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法

(1)改革内容。第一,打造全新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开放式、立体化的特色实践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内容,增设社会应用度较高的“实践性专项课题与开放性专项课题”课程内容,合理配置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学时比例。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引进企业项目、行业公司项目进课堂、“威客”网络平台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实现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保证所讲课程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稳定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发展动态、社会所需人才标准、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因素,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当下社会需求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增设一些实践操作性强、与社会需求切合度高的作业内容,如企业画册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作业练习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与提升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第二,建立“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地考察调研教学+实践技能应用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整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时下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特点,一改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网络教学为补充,实地考察教学为增效,实践应用教学为检验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点位、多渠道、横向与纵向交叉、多点并行、多位一体的方法,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同时或递进式开展,从而综合性地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与应用的能力,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第三,研制“图文影音课件”与“实体实践案例展示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此种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概念化到实体性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深度解析课程内容与知识点。其中,“实体案例展示课件”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设计实体物搬入课堂,来配合图文影音式课件的教学方式。这些实体案例主要包括:往届学生优秀作品实例及商业性应用实体案例等。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感受课业练习的成果性展示,增强学生对课业实践成果的形象认知,是他们明晰课业题目的行业性应用情况和市场化需要的状况,激励他们从事作业商品化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创新创业的途径、找到自我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提高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关注度与兴趣点,从而促成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完成学生作业的教学成果转型,实现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完美融合与蜕变。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即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又实现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让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作品变成商品走出校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发挥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与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实施方案。第一,设置专项实践课题练习,增加课业的针对性与成果商品化转型。例如,课程中,可以设立“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宣传册设计”、“应聘简历设计”等专题课业内容。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实践应用转型,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获取丰富的商业实战与社会实践经验。第二,组建课题工作组,加强课业成果的群发性、研讨性、深究性。配合专项课题,在教学上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以此为基础组建3~5人的课题研究与工作小组。以小组研讨与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深化讨论与设计实践,然后得出研究与设计实践成果,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介绍与讲解,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与成果内容。第三,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大赛。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一些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到课业中来,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通过参与比赛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投入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取得荣誉与奖励,同时也是完善将“作业变作品”的有效途径。第四,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对教学师资开放的方式,促成“专家进课堂”,一改传统的校内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向社会或兄弟院校的相关学科聘请一些艺术设计领域中比较突出的实战型行业专家与资深导师进行专题性讲座,让学生与行业权威人士近距离接触与沟通,了解行业动态,解除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惑,为学生的择业与从业提供一些行业经验与必要性咨询辅导。第五,学生作业商品化销售。可以引进社会实践项目进课堂,让同学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作业商品化产值转换”,实现做作业就可以赚钱的职业意识形成。也可以基于互联网上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门户类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方法的开发,如指导与引导学生在“猪八戒”威客网、“昵图、汇图”素材网等一些设计网站进行账户注册,将作业、作品上传网络服务器,通过付费下载的形式,实现网络销售。从而增进学生新型创业意识形成,找到新型就业与创业途径。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是很具有操作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课程讲授重点就是基于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下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课程设置内容多数是行业公司的业务重点,也是社会客户与项目需求度比较高的内容。所以,如果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题训练针对性与应用性,无疑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深化理解和应用性效果的检验。

3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1 创新与特色

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将以往传统的学生作业进行形式与效果的双项特征转化,做到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作业的关注度、重视度,把学生对作业的抵触与反感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参与性与动力性,以此增强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热情度。这不但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行合一”型复合人才,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体现。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作业变作品”环节,增强作业的质量与精度,不只是以往单一的课题内容训练,而是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保存、收藏及鉴定价值的艺术作品,可以参与各种艺术设计比赛及社会实践项目;再通过“作品变商品”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课业内容的深层次细化与挖掘,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结合商业实战角度去考虑作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再结合“专题项目小组讨论”机制,深度开展课程内容的深化性理解与群体性发散思维模式的训练,形成思想交流与共振,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上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并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为迈向社会做好一个高质量的前期铺垫与积累。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积累实践经验,并能使作业变成作品甚至是商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为区域性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

高校承担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艺术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人才,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归根结底,是要培养能够与世界进行话语对接,能够通过作品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通过简单的艺术来讲复杂的中国故事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市场需求是经济学的概念,高校艺术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指紧扣时展脉搏,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社会实用上,将教育的潜力最终转为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通识教育引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理念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和方向,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制度的依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的发展超出传统的惯例,不断呈现出融合跨界状态,根据这个特征,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也要运用跨界思维,打破院系、校际间的壁垒,以艺术学科为中心,构建学科、专业、院系、校与校,甚至国际之间的学科交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善人才培养链的重要途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应以创造力训练为基础,从文化人类学、哲学、产业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社会学、材料学和市场营销学等领域中寻找为设计艺术所用的新知识,并进行创造。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关注设计思维,这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领域。

3.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是有跨界融合的特征,文化艺术在其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融合了人力、文化、知识等资本。创意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化运作衍生出新的产品,并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从而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化发展的目的。它有很强大的融合性,离不开文学艺术和科技的结合。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一个催化剂,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整个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与更新。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产业。创意与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精神化层面的创新,更强调人文的内涵。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除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还成为其他产品的信息载体。通过跨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生变化,随着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本身也发生变化。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除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还成为其他产品的信息载体。文化创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有跨界特征,因为企业选定目标客户群、生产产品、制定产品促销策略等都要考虑某些利益相关企业。

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消弭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化了艺术的商品属性,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艺术带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跨界是艺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必然产物,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场域中,艺术的发展历史得以改变。在引领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创意产业的艺术已经不是原有意义上的“艺术”了,而是具备了全新的样态。

4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创意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个人智慧与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要有一般人才的共性,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创新能力,并熟悉经营管理之道,是外向、创新、协作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投入仅能起到推动作用,仅仅依靠战略和政策是不可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的,而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睿,景涛,程亚娟.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案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05):46-47.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03-01(005).

[3] 洪晓波,周国权,王家荣,俞小勇.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16-17+28+4.

[4] 袁静,姬长武.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究[J].学术探索,2013(09):145-148.

[5] 臧兴兵,沈红.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4):21-28.

上一篇:吉林体院体教专业男大学生VO2max的分析 下一篇:从村上隆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