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08-29 08:56:21

初中语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广西南丹县车河初级中学南丹547200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爱国主义,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放在首位的是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忧患爱国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渐进性的、潜移默化的非“灌输式”教育方式。它不以直接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内容为目的,而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和爱国热情在感染和熏陶中得到升华。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2.1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人文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拥有爱国心,中华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的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把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备课、讲课、课后延伸等所有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自觉地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牢记在自己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发扬历代爱国志士的奉献精神,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借助作者之笔,熏陶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教材,选择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其中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应借助作者之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描绘了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篇篇课文都是一支支歌,以不同的音符谱写着爱国主题的交响曲。面对一叠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教科书,面对一群喝蜜糖水长大的青少年,我们不能不负有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一幅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名篇的熏陶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

2.3通过具体教材篇章介绍爱国志士的崇高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管是记叙文、散文、诗歌或者小说,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唤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对具体篇章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并把这些要点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比如,辛弃疾和陆游,都将满腔爱国激情和慷慨激昂、牢骚不平之气熔铸于诗词之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虚掷年华的悲愤。现代作家鲁迅、老舍等人,更是以他们的优秀作品真切地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激情。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阵地,抓住爱国题材的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4提高诵读水平,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感情诵读,对作者洋溢于文中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意境更容易受到陶冶,情感更容易被激发,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初中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细致体悟,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5结合语文实践,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悟,感受,升华。可以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既懂得“为什么要爱”,又懂得“怎样去爱”。组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我爱我的祖国”诗歌分享;“我爱壮丽山河”图片展览;“奥运伴我成长”朗诵比赛;另外,在学生的习作中写一些游记、写景、描写家乡的作文都可以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如在写《我的家乡》一类作文中,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表现出来。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范畴,使学生从小就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2.6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所以,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由于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其行为多有模仿性。因此,课外活动必须坚持选择正面的先进典型,以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进取精神,使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植根于学生脑海深处。比如,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形式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很受学生欢迎。

另外,写日记也是课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引导初中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也会起到规劝自己求上进的良好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日记的这种自主教育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还有编写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等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渗透”的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青少年学生养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中华教育论坛》,2006,1.

[2]刘长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探索,2003,8.

上一篇:谈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下一篇:初中英语语法“非谓语动词”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