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式

时间:2022-08-29 05:50:54

谈有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式

【摘要】 实现有效课堂导入的策略:一是以旧引新而自然过渡;二是设疑激趣以创设悬念;三是提供素材并引出问题;四是编讲故事以启迪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课堂导入;导入方式

巧妙别致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正像特级教师于猗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但在教学实践中,哪些导入方式才更有效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认为下面几种导入法效果颇好.

一、以旧引新,自然过渡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这是数学课上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法. 以旧引新,并不是简单地复习旧知识,而是将旧知与新知密切联系起来.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出示“食堂运来120千克的白菜,已经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然后将题中的2/5化成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 如此导入既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又使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设疑激趣,创设悬念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设计问题:淘气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笑笑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情绪高涨,众说纷纭. 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随即教师指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样从一开始就很好地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积极性,迅速地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提供素材,引出问题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计算1 ÷ 2和1 ÷ 3这两道算式. 不一会儿,有的学生问:1 ÷ 3除不尽,须保留几位小数?教师可要求学生继续除下去,发现问题后提出来. 于是有学生说:它的商小数部分全是3. 有学生说:它的余数重复出现1. 我很高兴,说:“同学们很聪明,能够发现这些问题. 1 ÷ 3的商总是除不尽,在不取近似数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处理呢?这个商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顿时同学们兴趣高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是的,学生有了最好、最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在新课伊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改编,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教学活动的情境之中,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新知探求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师傅将化缘到的一块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 贪吃的猪八戒不肯,说要两份. 于是师傅又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八份,每人两份. 猪八戒还是嫌少,说要三份. 结果师傅又把这块饼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人三份. 猪八戒终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同学们,猪八戒占到便宜了吗?究竟谁吃的饼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学生的好奇心得以诱发,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心理效应. 教师趁热打铁,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继而组织引导,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知的探讨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但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热闹,避免不顾及导入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 我们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选择科学的、合适的导入方法. 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探讨新课扫清“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驾驭“错误”的精彩,让“错误”点亮数学课堂 下一篇:“引、探、练、创”教学模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