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65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08-29 05:46:24

心脏猝死65例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分析院内心脏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救治措施。结论:SCD以老年人所占的比倒最大,是防治重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电击除颤,使用公认有效的药物,及早介入治疗,皮下埋藏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ICD),加强普及心脏猝死预防和救治知识是SCD防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病因 防治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08年4月发生的院内SCD病人65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均完整。男44例,女21例,男:女=2.09:1:年龄20-73岁,其中15-29岁2例(3.1%),30-44岁15例(24.6%),45-59岁7例(10.8%),60-74岁4例(63.1%)。回顾性地研究其发生的特点,SCD规定为急性症状开始到未预料到的心脏病因所致的死亡在24小时以内者。65例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全部符合我国制定的猝死标准(1982年)。

结果

院内SCD男性高于女性,年轻人最少,老年人60岁以上的最多见,SCD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本组SCD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者43例;按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4例,Ⅳ级22例。

导致院内SCD病因构成特点见表1。院内SCD构成比占第1位的是冠心病猝死。

SCD发生时间按0-6时、-12时、-18时、-24时不同时段统计分别是13例(20%)、22例(33.8%)、18例(27.7%)、12例(18.4%)。结果显示SCD白天多于夜间,上午略多于下午。

SCD的发生部分存在诱因,如劳累、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其中情绪激动20例(30.8%),劳累11例(16.9%),用力排便6例(9.2%),睡眠中死亡3例(4.6%),无明显诱因者17例(26.2%)。生化检查有5例血清钾低于正常。

心电图监测:心脏骤停时心律失常,最多的心室颤动34例(52.3%),其次是室性心动过速21例(32.3%),第3是心室停搏10例(15.4%)。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院内SCD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且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因此老年心脏病患者是防治重点。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所以也要把这个年龄段作为预防SCD的非常重要的阶段。

部分SCD的发生存在诱因,如劳累、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上述这些诱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使室颤阈降低,易发生室颤而猝死。而一部病人没有特异性症状突然死亡,所以预测SCD发生较为困难。

本组SCD白天多于夜间,上午略多于下午,猝死的变异高峰出现在6-12时。本组SCD发生率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发生较多,可能由于寒冷诱发动脉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使心脏负荷增加。

本组院内SCD有4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以上者22例,提示左心室功能差者易发生SCD,且心功能越差SCD危险性就越大。

一旦SCD发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或代谢紊乱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采取紧急电击除颤意义重大。对反复发作者可重复电击除颤,对心室停搏者可床旁心脏临时起搏,能否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另外对于SCD的高危病人,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祛除各种诱因,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心功能不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活动、饱餐和用力大便。对SCD高发季节、好发时段的心脏病人应加强监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尤其是对30-40岁年龄段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尽早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溶栓或介入治疗。对风湿性心脏病人及早外科手术治疗。此外,还要针对病情预防用药:①B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所导致的SCD发生率,并能减少儿茶酚胺对血压、心律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促进冠状动脉循环的改善。②ACEI类药物,可使SCD的检出率明显减少。③乙胺碘呋酮能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作用,且对反复发生的持续性的室性心功过速较其他药物更有效。④对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骤停抢救生还者,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安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上一篇:木耳 第23期 下一篇: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157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