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须防苦夏症

时间:2022-08-29 05:05:54

时令入夏,有些女性(尤其是少女和白领知识分子)就有身体低热、烦燥不安、倦怠头晕、浑身乏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嗜睡厌食和身体消瘦等症,此即“苦夏症”,中医称为“疰夏”。

“苦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初夏发病,盛夏加重,待“秋凉”后不治而自愈。一般而言,“苦夏”并非什么大病,女性耐热能力差,不适应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这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低潮抑制状态,心肺功能下降,胃肠消化功能减退,食欲差而致营养不良,由此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

女性易苦夏之因

据权威的医学统计:女性比男性、城市居民比农村、长年坐办公室比体力劳动者更易患苦夏症。女性为何容易“苦夏”呢?其原因有三:

1 女性的生性感觉敏锐,能觉察到微妙的气象环境因素和人体内激素分泌的微弱变化,且女性分泌的“应激”激素少于男性,故她们对气象环境因素的调控能力差于男性。

2 女性思维敏锐,多愁善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易触景生情,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种种负性不良反应。从生理上讲,女性的免疫、抗病系统较为敏感而脆弱;又因平时较少强体力锻炼和吃苦耐劳锻炼,故她们对外界环境(如夏季的闷热、潮湿)的抵抗力就较差。

夏季气温升高,扰乱了女性原本脆弱的人体机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失调,继而体温调节中枢也发生障碍,产热和散热功能紊乱,于是导致了功能性低热。更有少数女性还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和浮肿等一系列妇科症状。虽然多方治疗,几无效果,但一入秋,气温下降、“秋凉”宜人时,苦夏症状就不治而愈。

3 女性身体和气候相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夏秋,天气炎热、汗流浃背,电解质(尤其是钾)丢失过多,导致体液不足,血液中电解质含量下降,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神经肌肉松弛软瘫等症状;另外,进食后需要胃肠道消化、吸收,按理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但由于大量出汗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减少了胃肠道血液,导致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造成营养缺乏,如此恶性循环更加重了苦夏的症状。

“苦夏症”重在预防

1 加强心理调适,营造一个舒适、凉爽的居室环境;合适的饮食调理、多食苦味;适量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等。

2 多食苦味蔬菜。夏季是四季中新鲜果蔬应市最多的季节,最常用的苦味食物有

苦瓜、啤酒、苦菜、苦杏仁、茶水、百合、黄瓜、蒲公英,以及咖啡和可可等。苦味食物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生物碱、苦味苷和尿素类等,具有清热、燥湿和泻下功效,可有效地对抗“苦夏”症状。

苦味可调节胃口:中医认为苦味能刺激人体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食时令人津津有味而食欲大振。盛夏人体消化道障碍、食欲减退时,苦味最能“矫正”和恢复正常味觉,食欲正常,营养就充足,这是解决“苦夏症”的根本。

我国有“夏多食苦”的古训。夏时心火当令,人多心火过旺而肾气不足,而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心火去则神自安。苦味配夏,苦味之阴可调夏季之阳热,降心火、燥暑热和泻肠毒,并有除湿和利尿作用。

上一篇:洗澡防昏倒 下一篇:别随意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