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

时间:2022-08-29 04:14:40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486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14个,共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3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医药;室性早搏;冠心病;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1.4R25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40903

冠心病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轻者可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甚至可导致短暂性阵发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危及生命。在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急性梗死发生后的48 h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90%。对冠心病患者动态监测时发现,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5%,而射血分数低于40%时,室性早搏和短暂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至15%。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报道很多,但大多为小样本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其确切疗效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有力支持。本研究系统评价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符合冠心病[1]及室性早搏[2]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心律失常患者。干预措施:使用中药、中成药或联合西药等药物进行干预,其对照药为空白对照,心律宁片(苦参碱制剂),或西药普罗帕酮、美西律、胺碘酮等。测定指标:室性早搏疗效[3]、不良反应。

1.2排除标准文献未设计对照组;治疗组干预措施除中医药治疗外还施行了对照组未使用的其他治疗方法;文献试验设计不严谨(如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规范、样本资料交代不清或不全等);统计方法不恰当;重复发表的文献或出现重复数据的文献。

1.3检索策略

1.3.1检索词以“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室早”、“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等中英主题词分别作为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并使用相关自由词、款目词进行全面检索。

1.3.2电子检索计算机检索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

1.4研究质量评价

1.4.1资料提取首先阅读文章题目,进而阅读相关文献摘要,如为随机对照试验则阅读全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类评价。评价者之间使用Kappa值计算评价一致性,无不同意见。

1.4.2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价按照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4]评价研究的内在真实性。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的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失访例数及理由四个部分,前三部分的评价分为不恰当、不清楚、恰当分别给予0~2分,第四部分按描述与否给予0~1分,总积分0~7分,1分~3分视为低质量研究,4分~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

1.4.3统计学处理采用RevMan5.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权重的均数差,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并进行同

1) 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项目(No.2009ZX09103)质性检验,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为比较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的差异,如固定效应模型不能逆转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则结果的可靠性较高。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图(funnel plot)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检出文献486篇,阅读题目与摘要,排除重复、一稿多投、非临床对照实验或研究目的不一致者11篇,不符合纳入标准或对照组存在多种混杂因素共321篇,最终纳入154篇文献。所有研究均在中国大陆完成,全部为中文文献。

2.2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按照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了所有研究文献质量,1分~3分视为低质量,4分~7分视为高质量。因改良Jadad评分3分以上的文献仅有2篇,放宽标准纳入包括3分的文献,共纳入22篇。其中6篇文献,1篇涉嫌重复发表,纳入了发表年限较早的那篇文献;1篇因疗效评价不明确被排除。1篇因没有治疗疗程被排除;1篇没有交代基线资料可比性被排除。最终纳入1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2.3进入Meta分析文献的基本情况14篇纳入的文献,试验总病例数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研究时间除1个临床试验为15 d外,其余13个研究均为28 d~30 d。这14项研究随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或由电脑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均未提及随机隐藏;胡有志等[5]、徐贵成等[6]、张琼等[7]均采用双盲双模拟法,吴以岭等[8]、刘建和等[9]、罗庆华[10]、沈安明等[11]、李珂等[12]、杨靖等[13]、刘建和等[14]、沈红权等[15]、李玉峰等[16]、李佳等[17]、凌静[18]仅提及采用双盲法,具体方法未描述;徐贵成等[6]、张琼等[7]交代了脱落与退出情况,其中徐贵成2003[7]共206例,脱落5例,参松养心胶囊组2例,心律宁组3例;张琼等[7]共240例,脱落8例,复律保心平组5例,稳心颗粒组3例。这14个试验开始治疗前均作了基线可比性检验,显示两组年龄、性别、室性早搏分级及轻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凌静[18]进行了6个月随访。

2.4干预措施治疗组为中成药或汤剂,对照组为西药、中成药及空白对照。

2.5纳入研究的结果测量指标14个研究均报告室性早搏疗效;10个研究报告了试验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9个研究报告了试验前后中医证候积分;5个试验报告了心电图疗效;12个研究报告了安全性评价,共纳入1 420例,11例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

2.6治疗有效率的分析与评价因纳入研究中有2个研究出现脱失,根据文中数据进行PP分析和意向性分析(ITT)。PP分析,该14项研究不具有同质性(异质性检验P=0.0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R(random)=1.25,95%CI[1.13,1.37](P

3讨论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美国,冠心病仍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每年约发生15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约50万例因冠心病死亡,主要致死原因为与急性缺血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约80%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其重要性在于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有一定成效,但缺乏此方面的系统评价。本研究采用治疗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本系统评价结果: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

本评价纳入研究的治疗药物包括:参松养心胶囊(人参、山萸肉、甘松等)、柴胡三参汤(柴胡、半夏、党参、丹参、苦参、黄连等)、定悸稳心汤(柴胡、半夏、党参、丹参、苦参、龙骨、牡蛎等)、复律保心平口服液(当归、白芍、黄精、金银花、山药等)、健心胶囊(黄芪、苦参等)、通脉养心丸(党参、生地、麦冬、鸡血藤、制首乌等)、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等)、心复平(黄芪、麦冬、桂枝、红花、阿胶)、心脉安片(人参、黄芪、麦冬、丹参等)、炙甘草汤(党参、生地、阿胶、麦冬、桂枝等)。根据药物组成和中医理论,所有的干预措施均是以补气阴加活血为主,具有相类似的药物效果,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别的中医治疗。

本评价纳入的14个研究中,12个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或由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进行分组,3个研究采用双盲双模拟对照设计。纳入研究,只有2个研究Jadad评分为4分和6分,其余12个研究均为3分,大部分为低质量研究,不能排除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可能。

本评价纳入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是:脱失情况未能进一步详细记录,计算结果略有出入;各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评价进行的不彻底,不能够准确评价研究的质量。因此认为,干预措施属于同一个中医治法:益气阴活血,没有再细分亚组,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从专业上考虑,为同一个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可能降低室性早搏的次数,与阳性对照西药治疗同样有效,且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考虑本Meta分析的评价不完全,而且评价提示绝大多数研究质量不高,证据强度不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71400.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73.

[4]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2.

[5]胡有志,石杰,向楠,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附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病例2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60762.

[6]徐贵成,霍保民,吴以岭,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3740.

[7]张琼,周明学,黄永生,等.复律保心平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09512.

[8]吴以岭,谷春华,高学东,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6(8):449452.

[9]刘建和,易刚强,程丑夫.柴胡三参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1315.

[10]罗庆华.定悸稳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7778.

[11]沈安明,谢轶群,吕军.健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6):1112.

[12]李珂,孙兰军,高克俭,等.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01403.

[13]杨靖,何劲松,杨小英.稳心颗粒合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820.

[14]刘建和,莫观海,唐路,等.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22924.

[15]沈红权,黄秀英,曾帼英,等.心复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频繁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杂志,2005,1(1):1314.

[16]李玉峰,鲁卫星.心脉安片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6769.

[17]李佳,刘淑荣.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2009年会议集:仲景医学求真(续三),2009:434442.

[18]凌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2):2829.

作者简介:张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邮编:100029);李博、徐凤芹、马晓昌、陈可冀,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630)

上一篇:温润精致与古朴原始 下一篇: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