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时间:2022-08-29 02:10:30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摘要】政府采购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财政制度,在西方历史悠久,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改革时间短,经历了各种困难。尽管如此,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绿色采购制度改革印象深刻。

【关键词】政府采购;采购制度改革;绿色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正常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法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及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从1996年开始政府采购试点工作,2002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1日实行。

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就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的第十年。国务院副秘书长焦焕成在今年4月18日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表示:“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采购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了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以及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供应商之间‘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采购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效益提高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完善以及衡量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是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基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2002年政府采购规模是1009.6亿元,2010年是8422亿元,到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采购规模的增长,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2002年至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800多亿元,2011年节约资金1500多亿元①。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采购规模的扩大,着力推动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并逐步将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

(二)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扩大

2002年全国集中采购规模为755.3亿元;2006年为2187.5亿元,占全国采购总规模的59%;2011年全国政府集中采购达9700多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比例也相应提高到86%左右②。

为进一步深化集中采购工作,201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2012年将进一步扩大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批量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约束天价采购、超标采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政府采购的干部队伍

政府采购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国共有6000多名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和7000多名集中采购机构人员。经过实践和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逐步改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我国对外的和谐建设,为今后参与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财政部先后建立了中国-欧盟政府采购对话机制、中国-美国政府采购技术性磋商机制;参加了APEC政府采购专家组、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政府采购工作组会议;2007年底启动了加入GPA谈判。

三、我国政府采购改革中的不足

我们的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参与意识还比较差。大多数人对实施政府采购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往往造成片面或错误的理解。

(二)政府采购规模还有待提高。规模是实现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一年政府采购规模一般为本国当年GDP的10%-15%,我国2007年政府采购金额为0.4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6%,2008年政府采购金额则为0.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9%,2011年政府采购资金规模占GDP约2%。“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政府采购资金规模仅占GDP约2%,与国际上平均约10%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规模仍然偏小,不少采购项目还没有纳入集中采购的范围,这说明政府采购扩面增量的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需要我们下更大的气力,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焦焕成表示。

(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政府采购的实践要求,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完整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是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政府采购法制建设应与政府采购实践相适应,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③。

(四)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人员整体水平还不高,缺乏技术性较强项目的相关知识,不熟悉现代政府采购的业务和技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对国外采购惯例、国际市场规则、国际争端解决等问题均无法胜任,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

(五)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形式单一,政府采购程序不完整、行为不够规范,采购效率偏低,采购工作还需加强。

(六)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还不高,实际工作中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广度还很有限。

四、促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对策

2012年3月26日,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我国要综合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一)从全局战略高度看待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处理好六种关系

一是依法采购与开拓创新的关系。二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三是效益与效率的关系。四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关系。五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六是基本目标与政策功能的关系。

(二)完善优化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

我国要切实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主渠道作用,要逐步将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同时,也要优化资金范围和投资结构,坚持政府采购范围与财政预算资金覆盖面同步,将中央补助专款和年中追加预算资金等各类资金纳入政府采购的实施范围④。

(三)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

构建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竞争机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是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及主要表现方式,我国要坚决贯彻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采购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四)加强政府采购机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政府采购专业人员

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应加强对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五)抓好配套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下转第83页)(上接第80页)伸,它的实施需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要强化预算的监督职能。同时,要建立监督有力的动态监控体系,发挥对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的支柱作用,提升政府采购整体管理水平。

五、绿色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对社会绿色消费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4年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并提出:“从2005年开始,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首先推行政府绿色采购;2006年扩大到中央二级预算单位和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到2007年,政府绿色采购将覆盖到全国。”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

2009年11月20日,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王瑛在“节能汽车产品政府采购专题研讨会”上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绿色采购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机制。王瑛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一是完善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二是不断完善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公示制度,引入社会监督。三是完善绿色采购执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的实施力度。四是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五是加强绿色采购的宣传工作,提高绿色采购意识。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改革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发展国情,借鉴国际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环保意识,谱写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新篇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王涛.我国政府采购将扩面增量[N].经济参考报,2012,4(19):7.

②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在2012年4月18日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马海涛:“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主要问题的剖析”..

④王涛.我国政府采购将扩面增量[N].经济参考报,2012,4(19):7.

参考文献:

[1]马海涛.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主要问题的剖析[EB/OL].政府采购,2012-3-19.

[2]翟湘.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06(2):54.

[3]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J].特别报道,2006(7):5.

[4]徐焕东.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国际新趋势[J].中国政府采购,2006(7):36-38.

[5]万玉勤.对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J].财会月刊,2005(9):60.

作者简介:刘纯(1988-),女,江苏苏州人,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程序实现特征研究 下一篇:浅谈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