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遗产地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的关系

时间:2022-08-29 01:09:03

自然遗产地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的关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探讨了自然遗产地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陵源风景区居民遗产保护意识很强,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一、引言

世界自然遗产则是大自然演化进程中遗留给人类的十分宝贵的财富,绝大部分自然遗产更是独一无二的,一旦破坏损毁,便很难恢复到原状。然而,现阶段我国自然遗产地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过度利用等的矛盾。如何处理自然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成了关乎自然遗产地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的遗产地保护实践主要是借助遗产保护的法律手段和旅游收益分配的经济手段来增强居民在遗产保护中的自觉行为,而忽视了居民的地方依恋情节对居民遗产保护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遗产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保护现状、遗产保护对策及遗产保护主体等方面,其中不乏涉及到社区居民对于遗产保护重要意义的探讨。但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只是对居民保护遗产的重要性有所提及或肯定,缺乏对居民遗产保护的实证分析,自然遗产地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对遗产保护态度影响的研究更少有。因此,本文拟探讨自然遗产地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居民遗产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自然遗产地遗产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瓦斯克等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感情之后,人们在日常活动和场所中的行为表现出对环境更负责任。唐文跃等人的研究则发现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居民资源保护态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武陵源风景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载体,居民对武陵源本身就有着依赖、归属、喜爱、厌烦等复杂的地方情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往往又因为外来旅游者、外来资本等的介入引起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地方情感的波动,从而影响其遗产保护态度。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设计。问卷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地方依恋量表,第二部分则为遗产保护态度量表。这两部分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方式设计,要求回答者在题项后面标明他们的同意程度(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问卷第三部分是有关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测量项。在正式调查之前,笔者通过数次小范围的试调查,删除和修改了部分问卷,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发放时间为2014年3月中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56份,回收率94.5%,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6.1%。此外,研究主要使用SPA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样本构成

本次研究的样本构成如下:男性占62%,女性占38%,;年龄以18-30岁、31-44岁及45-59岁两个群体为主;以小学及其以下、初中两个学历层次为主;职业以个体经商户居多;67%的样本的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旅游业,只有4%的样本的家庭收入完全不来自旅游业。本次调查的样本构成与武陵源风景区居民构成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

(一)量表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旅游动机量表进行信度检验。Alpha高于0.7时,表明信度比较高(Guielford,1965)。由分析结果可知,地方依恋量表和遗产保护态度量表的信度都比较高,它们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7、0.835。

(二)居民遗产保护态度的均值分析

本文首先对武陵源风景区居民的遗产保护态度进行了均值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居民遗产保护态度均值在4.80以上,说明居民遗产保护意识很强。其中,“保护遗产地原貌、提高居民对遗产地价值的认识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三个选项得分靠前,而“保护遗产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完善遗产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较低。

(三)地方依恋感与遗产保护态度的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方法分析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由分析结果可知,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381,双侧显著性值0.000〈0.01,说明地方依恋与居民遗产保护态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分析自然遗产地居民的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一)武陵源风景区居民遗产保护意识很强。

(二)居民地方依恋与遗产保护态度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增强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必须增强居民的地方依恋,增强居民的地方依恋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三)通过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让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充分认识遗产地的科学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居民的社区自豪感,从而激励居民关注世界遗产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提高保护遗产的自觉性。

(四)提高社区生活的满意度。当地政府和村委会要努力发展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及时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并在社区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社区和谐。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上一篇:青岛民俗村旅游的推广现状分析 下一篇:吉林省森林旅游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