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的探究

时间:2022-08-29 12:41:46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的探究

摘要:当今时代的人类文化正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在不断的融合中自然也会产生冲撞,但这都不会阻止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文化,正在与时代的大背景文化网络文化相互融合,彼此优势互补,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矛盾。对于矛盾的存在我们应当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思考。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化的特征、定义的介绍。阐述了图书馆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辩证了网络文化与现代图书馆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文化;图书馆文化;文化的融合

前言

在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承载信息的主体,以因特网为主干的计算机互联网系统正在覆盖每一个需要科技进步的角落。为世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沟通便利。在这场信息化的浪潮中,图书馆网络作为信息化的文献保障阵地,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图书形式为高校创造一个更加便捷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图书馆网络文化是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道路中的一个新的网络文化范畴,优化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不断完善了学术信息交流水平。当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不断的融合,就可以为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为大众提供最便捷的信息服务。可以说图书馆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乃至未来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化将与图书馆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良好状态,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多样化的需求。

1 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所催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是以计算机作为主要载体,以网络用户为运行主体,以虚拟平台为主要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领域,以数字信息化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以信息的传播为工作的核心内容。[1]网络文化与传统的文化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它本身存在着很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信息交流的多元化、个性化、交流平台的虚拟化、渗透性等。

1.1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及其强大的开放性,这是网络文化最鲜明的一个特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它更加有利于多种文化的融合和传播,各种文化能够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的交流和促进。人类的文化必将在这种大的网络背景下不断的融合。不论是哪一学界的人员,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及其开放的平台上各抒己见,交流思想,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联络、访问,达到资源的及时共享。这中文化的交流形式,融合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并且催化出了崭新的时代潮流。所以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使得知识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1.2 网络文化的时效性

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快,速度快效率更快,这种网络文化所具有的时效性是其他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所不能比拟的。[2]这一特征促进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能够让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的方便快捷。

1.3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

如果说开放性是网络文化最鲜明的特征,那么虚拟性则是划分现代网络文化与传统信息文化的最主要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将网络文化说成是虚拟文化的代表。在网络这个虚拟化的平台,任何的网络用户都可以采用虚拟的身份,多重的角色进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信息。

1.4 网络文化的交互性

网络文化不仅有区别于传统文化的信息获取途径还具有与传统文化不同的信息和传递的方式。当人与人之间进行着文化信息的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发送、传播、接受的途径就是一种实时交互的操作。与之传统信息交互方式不同的是,这种网络信息的交互流向不再单一,来源不再单一,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范围更加的宽广,层次也更加的深刻,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1.5 网络文化的科技性

网络文化的载体是计算机,也就是高科技的文化。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文化在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出版。更加具有传播速度和信息容量。实现了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交互性,使信息的方式更加的多样更加的生动。也使得信息的影响力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1.6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网络文化是多元化的竞争。网络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的畅通快捷。但是与之俱来的就是当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宽广,阻碍变得更加小的时候,各种文化必然融入到其中,产生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2 网络文化的优势

2.1 性质优势

网络文化的性质优势主要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网络不会因为文化体系的新旧,文化时代的归属,文化背景的色彩而对其进行排斥。无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文化,无论是相促进的还是相冲突的文化,无论是通俗的还是高雅的文化都可以共居于同一个网络平台,网络文化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造就了自身鲜明的时代优势。

2.2 形式优势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为主体,以多媒体进行辅助。从而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采集、编辑、储存、的形式,将信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3]实现了文字、数字、图画、动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组合,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信息的传播交流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多样性。是人类接受信息感知信息的有利途径。

2.3 载体优势

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转播的媒介,是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受众面的广度。计算机的优势使得信息额储存、检索、复制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的多样,使得信息的更加的及时。网络文化正在以其特有的载体优势对传统的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载体正在以其储量大、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优势成为当今时展的主流。

3 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3.1 图书馆文化的个性化

图书馆文化的个性化主要源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性,使得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导致的文化特殊性。

3.2 图书馆文化的国际化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从而使图书馆文化走出国内走向国际,形成图书馆资源国际共享体系,拓宽了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单一的图书馆文化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

3.3图书馆文化的动态化

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使用,图书馆中的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变得全面高速。使用者不需要受到馆藏开放时间的限制,地点的限制,就可以随时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充分的展示了图书馆文化的动态化。

3.4 图书馆文化的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文化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新形势的产生,物质的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文化的精神升华和优势互补。

4 图书馆文化的优势

4.1真实可依赖性的优势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惠民设施,所以图书馆的各种信息符合真实性和可依赖性的特点。使得信息服务变得无功利性,更加符合人民的查询目的以及经济要求。[4]图书馆在进行网络建设中一直是以知识性、服务性、真实性、可靠性作为发展的准则,努力建设成为大众信赖的网络文化,在网络消费中占据一定的经济地位。

4.2 信息资源及技能优势

当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经过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就会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这个机构,具有对信息收集、整理、储存的职能,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并且经验尤其丰富。图书馆在对信息的整序和开发、导向的新功能,在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图书馆还具有馆藏的优势,能够将传统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4.3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文化传统

图书馆是服务于社会的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一直被大众广泛的认可,被誉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人类精神的家园。因为它是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提高我国居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阵地。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良师益友,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4.4 丰富的工作经验

图书馆由于长期的进行服务性的工作,所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利于文化发展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独特的管理方法,运行带网络建设当中去。

5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互融互补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文化特别需要有图书馆文化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加速网络伦理以及法律的建设,提高网络的安全意识。同时,图书馆文化也需要网络文化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将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相融合,才能进行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其实质就是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的过程。

首先,图书馆要从接纳网络文化开始做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网络给图书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将文献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整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存进行永久性的存档,加大传播力度,加深影响层次,使得网络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实现良性的合作。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于网络安全的监管,树立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抵制信息污染,减少盗版信息、污秽信息、虚假信息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图书馆的文化和网络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6 总结

网络文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的推动图书馆的高效管理与服务,同时不断地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优化发展。在这种网络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应该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深刻内涵。因为他是高校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裁缝,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根据地,能够充分的发挥它的向导、激励、育人的作用,不断促进探索出新的建设图书馆文化的可靠途径。我们要不断的利用网络文化以及图书馆文化互融互补的特性,促使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达到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共赢的良好局面。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重任。满足我国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消费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慧.看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互融互补[J].办公室业务,2014,(19):133.

[2]陶正梁.看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互融互补[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363-363.

[3]耿有三.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互补和竞争性[J].现代情报,2005,25(5):19-20,24.

[4]刘艳苏.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特点与方向[J].新世纪图书馆,2011,(8):26-28.

上一篇:举例说明如何实施历史课的课改 下一篇: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