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举办奥运会前后有关大众体育政策法规研究

时间:2022-08-29 12:23:03

中日韩三国举办奥运会前后有关大众体育政策法规研究

摘 要: 日本、韩国奥运会后两国大众体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这都受惠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大众(群众)体育如何快速可持续发展应是当前我国体育工作者要十 分关注、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中、日、韩举办奥运 会的三个亚洲国家大众体育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旨在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 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化借鉴。

关键词:日本;韩国;中国;后北京奥运时代;大众体育;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6-0018-04

A Research On relevant mass Sports Policy of Japan,South Korea

and China Before and after Holding Olympic Games

YAN Hua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 001,Henan China)

Abstract: After holding Olympic games,the mass sports in the Japan and south Korea devel oped at a rapid speed due to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Olympic games. After Bei jing Olympic Games,how to promp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 a is focused by the public.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rehensiv e analysis,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the mass sport s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in hope of providing rational referen 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ss sports

Key words: Japan;South Korea;China;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s;mass s 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如果说2008年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点燃的那一刻,一起被点燃的还有中国亿万人民热爱 体育运动的热情火焰,当北京奥运会的帷幕徐徐落下之时,我们不但为我国运动员的成绩欢 呼雀跃,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此同时,我们广大的体育工作 者是否应该深入思考北京奥运将会给中国和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什么?中国体育从观念到行 为,从理论到实践,从体制到机制,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改变?对这些 问题做出深层次的科学认识、研究,与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的迅速发展至关重要。

日本、韩国分别于1964年和1988年主办了夏季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两国的大众 体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对这两个亚洲国家在奥运会后大众体育的发展措施进行剖析、研究, 对后北京奥运时代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日本奥运会前后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个民族的自我认识绝不仅仅是只观察自身,而是在自身与其他民族、自身和世界的比 较中完成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适应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美国研究日本的著名学者 埃德温•赖肖尔曾经提出:“日本人的出类拔萃之处,与其说是模仿性,毋宁说是特殊性以 及他们在学习和应用外国经验时,又不失去自己文化特征的才能”[1]。日本人对 外来文 化采用的选择原则和以本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强大改造力,使自己的文化不因吸收中国文化而 中国化,也不因接受西方文化而西方化。不论哪一种文化,进入了日本最终都日本化。

日本1964年成功举办的第18届东京奥运会便是日本积极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给日本传统 体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典范。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的日本调整了其教 育政策,学校体育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就带动了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营造出发展竞 技体育的大环境。为了保证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许多相关法规政策来促进体 育的发展(表1)。作为一个战败国,日本当时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萎靡。为了重振民族 精神、树立自信心,就需要寻找一个“兴奋点”来调动国民的积极性,日本当局把目光投向 了竞技体育,树立了侧重“提高”的体育发展方针。

日本经济在50年代的迅速发展也为日本制定侧重于“提高”的方针并决定申办奥运会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自己,东京奥运会的相关经费达到1兆800亿日元, 折合30亿美元,这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日本国家年度预算的1/4左右[2]。东 京奥运会上,日本达到了竞技体育成绩的巅峰,一共获16金、5银、8铜,列世界金牌榜第三 ,展示了“偏重提高”的体育方针的硕果。

年 份具体政策基本内容及目的1947.6《教育基本法》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完全发展”与“造就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确定体育也 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1961.6《体育振兴法》该法的颁布预示着日本发展体育的重心开始侧重于“普及”,该法明确从法律上对体育设 施和经费的使用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为日本政府以后的体育政策的具体化和日后日本大众 体育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有效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1964.12《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的对策》奥运会结束一个多月,日本就体悟到国民整体体质的差距,故推出《对策》旨在普及大众 体育,迅速完成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工作重心转移,决定发起增强体力的国民运动。1966.6

1972.121989.11 制定“体育日”文部省发表《青少年的健康体力》

《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

《关于面向21世纪体育振兴计划》该三项政策都有明确的措施,在推出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 日本政府把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开始逐步转移到发展大众体育的开始。1992.2《适应社会变化学校管理对策》与《增加休息日必须充实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该两项法规政策旨在通过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联系,更好的推动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 19901993

1997.9《大众体育振兴3年计划》《少年体育指导员认定制定》《全民大众振兴10年计划》《关于 保持增进一生身心健康的关于今后健康教育及体育的振兴对策》日本以立法并通过法律 监督的形式保证了大众体育的快速崛起,法律法规的实施使日本较快成为了世界上大众体育 开展较先进的国家 。2000.8《体育振兴基本计划》(2000-2010年)

继续坚持“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其目标是――达到提高国际竞 技体育的竞争力,实现全方位的体育强国。

尽管日本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巨大成功,但 在田径、游泳等显示基础体力的项目上没有取得突破。反思本国选手在体型、体能等方面不 及欧美选手,体悟到国民整体体质的差距,故日本政府决定旨在普及体育运动、完成了从竞 技体育到大众体育工作重心的转移。随之,日本全国国民体育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日本政府有关省厅在奥运会后每年都拨出巨资,用于推动增进健康体力的国民运动。同 时,日本各级政府每年也出巨资修建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为国民参加大众体育活动提供便 利的条件,使体育实实在在为国民的健康服务。日本政府在奥运会后采取发展大众体育的这 些措施,其价值和意义远比高水平竞技仅仅多拿几块金牌要深远得多,国民的健康才是体育 发展的重要目的。

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日本以后体育的发展、体育政策的改变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奥运会使日本的竞技体育在短时期登上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舞台,并通过奥运会找出了 日本在国民体力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也促进了日本大 众体育的快速发展,使日本体育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加速了日本体育法制的建设和体 育行政机构的完善。这些对日本体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举措,都要归功于东京奥运会 的举办。在以后的体育运动实践中,日本政府及相关学者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普及”与“体 育的提高”是现代体育的两个层面,两者相辅相成。

2 韩国奥运会前后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措施

1945年8月15日韩国光复后,韩国即对本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将体育课列入韩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科目,并在大学设立了体育系科和体育大学。同时在 全国制定并推行新的体育政策,大力兴建各种体育设施,广泛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号召 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竞技比赛能力,以此实现和完成本国竞技选 手的来源[3]。此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国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韩国政府对体 育进行了 广泛宣传并从政策、制度、投资等方面进行支持,继续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巨额 奖励,号召他们努力拼搏,力争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1976年加拿大奥运 会上,韩国运动员一举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这标志韩国竞技体育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韩国运动员荣获了28枚金牌,排名亚洲第三,一举成为了亚洲体育 强国。韩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与扶持(政策战略上倾斜于竞 技体育),是韩国竞技体育能在80年代后期快速崛起的关键。

在1961-1987年韩国经济迅速摆脱贫穷状态,韩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8.6%,这种 持续的高速发展使韩国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使韩国申办的1988 年24届夏季奥运会大获成功[4]。韩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跃使韩国成为世界的体 育强国,其竞技体育达到了顶峰。

汉城奥运会的举办为韩国政治稳定,民主发展,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契机,也正是韩国 民主化与现代化的实现,为韩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土壤[5]。

和世界上其他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一样,韩国在举办过奥运会后,韩国政府逐渐把精力 由竞技体育转向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的发展措施(表2)。

表2 韩国奥运会前后大众体育法规、政策

年份具体政策基本内容及目的1966年《体育振兴法》韩国大众体育原本就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自1966年颁布体育振兴法以来,韩国竞技运动水平 迅速提高,尤其是1986年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后,竞技运动水平迅速提 高,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国民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体育人口不断增多,使大众体育 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发展。 1982年修改后《体育振兴法》颁布体育振兴法修改后,从法律政策上进一步保障了 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体育向大众化、生活化方向的发展,修改后的体育振兴法规定了 韩国每年的体育日和体育周,推动了韩国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1983年韩国体育部颁布《关于开放利用学校运动场规则》第1号令第1号令规定:在 假日及教学之余,学校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向当地居民开放,极为有力地促进了其竞技体 育和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90年代韩国政府又制定了《虎计划》、《国民体育振兴与5年计划》和《社会体育普及 计划》

这三项政策法规从法律上保证了韩国国民的体育教育,使韩国的大众体育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日本一样,韩国也在汉城奥运会后将体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大众体育 上。

19 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以倡导繁荣经济为主的韩国金泳三政府提出了竞技体育商业化的策略 。但是真正开始实施竞技体育市场化政策的是在以复苏经济为主要任务而登台的金大中政府 时代。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韩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大幅减少,韩国竞技体 育虽然推行了市场化,但由于体育政策和财政调整的影响,韩国竞技体育出现了步履艰难的 现象。汉城奥运会以后韩国和其他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一样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同时,努力实 现大众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以适应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02年韩日世界 杯,韩国足球队夺取了历史性的第4名,再一次显示了韩国的竞技实力,震惊了世界,这与 韩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汉城奥运会后即使韩国政府全面退 出体育市场由市场自由发展,经过一段低谷之后,只要政府能够对体育俱乐部发展进行宏观 控制和有效监管,竞技水平的提高也会是必然的。

与日本一样,韩国也在汉城奥运会后将体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大众体育上。加强了体育 设施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体育社会指导者制度、引导体育锻炼内容、加强健身方面的宣传 等。汉城奥运会对韩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目前韩国国民对自己的健康状 况是比较满意的,大众体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国民的生活质量。

3 中国奥运会前后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措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甩掉 “东亚病夫”的帽子,实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承诺,提升国际地位,“一个 以工农大众为主体,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运动成绩相得益彰的新体育初步建立起来[6 ]”。 这时我国体育的发展重点是落在提高国民体质、健康素质和运动成绩上,通过体育的窗口作 用改变世界对中国整体形象的看法。

195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别指出,“改善人民的健 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7]。”这充分表明了党对群 众体育的关心,可以说,从建国到前,我国的体育方针基本上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 重于普及。

“”时期,我国体育事业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学校体育教育扭曲变形, 群众体育畸形发展,竞技体育全面瘫痪。直到1976-1978年,体育领域在邓小平体育思想的 指导下,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我国体育事业随着改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8]。1979年2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争夺奥运会团体总分前10名的目标” 。“国家 体委和省一级体委要在兼顾普及和提高的前提下,侧重于提高”。根据“国际、国内体育竞 赛活动,均以有利于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为主要目标”的原则,安排国际、国内赛事, 使国内大赛项目与国际大赛项目接轨。应该说,这一方针的确定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

1984年我国重返奥运会,一举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进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1988 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 年雅典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均取得优异成绩,并始终保持在世界体育强国之列。这充分表明 这一时期的体育方针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体育发展规律。竞技体育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为 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开拓性的参与世界竞争等基本特征,符合当代中国改革开 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积极参与和关注。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复兴、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强大的精神动 力是不可想象的,竞技体育就是激发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理想的载体。

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其取得的成就之完美,给世界留下的印 象之深刻,甚称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中国在奥运金牌榜上雄居第一。奥运金牌不断跃升的 势头,也正是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缩影。2008年9月29日,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站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 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动员令,为我国新时期群众体育事 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体育方针经历了从偏重于群众体育到后来偏重于竞技体育、 再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措 施(表3)。

表3 我国举办奥运会前后大众体育法规、政策

年 份具体政策基本内容及目的1954《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表明党对这一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关心 和支持。1984《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

改革开放后明确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 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1990.1《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鼓励和推动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积极 参加体育锻炼。1990.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1993《群众体育方案改革》,《训练体制改革方案》

该两项方案直接促使“奥 光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1995.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建立起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1995.8《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我国体育法制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了我国体 育 事业的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管理阶段,其中第二,第三章明确了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目的和任 务,把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保障了群众锻炼的合法权益。2000.12《关于印发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坚持群众体育 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2001.2《国民体制监测工作规定》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02.4.《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建身计划纲要,加快发 展农村体育事业。2002.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总 结建国 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的工作经验,确立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指导 思想。2003.5《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试行)》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 身体系,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2007.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促 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合格的建设着和接班人。2009.10《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的系统、全面的立法。是全民健身工作的 纲领性法律规范。

回顾60年的历程,中国在体育事业建设发展方面可以总结为三点。

3.1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大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人 民政权,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提升国际地位,一个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运动成绩相得 益彰的新体育初步建立起来。这时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工作的重心落在提高国民体质、健 康素质和运动成绩上,通过体育的窗口作用改变世界对中国整体形象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结束“”后的中国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历史 机遇。如何让世界了解一个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展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国体育则实施 “奥运争光战略”,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突破口,显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向世界 走来。这两个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明显围绕着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改革开放的国家 政治方针。

3.2 发展竞技体育要坚持和完善了举国体制。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 下,我国竞技体育

实施奥运战略的过程中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代体育工作者总结出一条十 分重要又宝贵的经验就是,“在发展竞技体育的过程中我国坚持和完善了举国体制”。如果 说奥运战略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一幅美好的远景蓝图的话,那么举国体制就是实现这个美丽 梦想的具体行动纲领。

3.3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发挥的巨大历史功效已毋庸赘述 但金 牌不代表一切,它只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追求,是我们综合国力的体现。目 前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相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面对我国从体育大国向 体育强国迈进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群众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2008年北京奥运 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后北京奥运时代,如何进一 步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则是我国体育社会工作者面临解决的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体育工作者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了竞技体育中即使对群众体育的关注也是更多地侧重于 政策的指导,而缺 乏对影响群众体育发展本质上的、深层次的探究。这些思想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群 众体育的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势必会激发我国群众积极参与体育的热情,我们应借 鉴日本、韩国奥运会后发展大众体育的成功经验,尽快解决制约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中的各种 不利因素。

4 日、韩两国奥运会后大众体育的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1) 后北京奥运会时代中国体育应尽快完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平衡发展。纵观 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尤其是亚洲日、韩两国)在奥运会后大众体育的发展策略,可以看出它 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各国都以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大众体育。我国目前的现实是 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作用下已经发展到世界顶级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 展水平。后奥运时期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投入上要 有一定的倾向,加快群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尽快健全 和完善各项发展群众体育的政策和制度、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增加体育设施、提供体育 活动场所等维护群众体育的公平,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效率,达到增强民族体质,维护群众 健康的目的。

2)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改革应以“构建政府统筹协调、体育部门具体管理、社会各方 面共同兴办和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管理发展机制”为主要目标。借鉴日本、韩国及其 它举办奥运会国家体育发展的经验,在后北京奥运时代,我们不但要加快发展社区体育,满 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建设程度,而且要逐步淡化行政管理 ,加强社区体育各操作系统间的联系。在确立社区体育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调整政府 的体育管理措施,逐步实现社区体育管理由行政型管理模式向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化,建立以 社会化为主和多元化并存的社会体育操作模式体系,以适应群众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后奥运 时代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高等学校为基地培养体 育人才,将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3)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运动的法律体系,加强群众体育法规制度建设,为我国群众体育可持 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针对群众体育领域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国制 定 群众体育的政策法规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而日、韩两国大众 体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均是经历了严格的立法程序完成的,所有法规既保证了政府各项体育计 划的实施,又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后北京奥运会时代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 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务院于2009年10月1日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条例》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 互为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全民健身的法规体系。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谈到这 一问题时所说:“《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是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重 要标志,将大大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进步”。[9]

4) 建议我国政府借鉴日、韩两国政府在奥 运会结束后的做法,一方面继续增加财政投入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积极 整合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一切体育场地设 施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日、韩两国奥运会后大众体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建立拥有大量的且运行良好的体育俱乐部及基层体育组织。因此,后奥运时代,我国要更加 明确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职能,加强对各类体育俱乐部及基层体育 组织的规范管理,大力支持学校、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建立体育健身活动站(点),广泛 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同时还要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以高校为基地,加快培养 高学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也要充分重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33 .

[2] 崔颖波.东京奥运会后的日本体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04(4 ):28.

[3] 朴哲松.韩国竞技体育政策的现状[J]. 体育文化导刊,2004(7):56-57.

[4] 郑基永,姜允哲.

韩国体育概况[J].当代韩国,2002:75-76.

[5] 夏书红,邹师.日、韩在主办奥运会后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的分析与借鉴[J].体育 与科学,2007(1):48-49.

[6] 伍绍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22.

[7]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1996年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03.

[8] 喻坚.论邓小平的体育思想[J].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体育),1999(7):1-4.

[9] 全民健身需要法制推动和保障,条例夯实薄弱环节[N]. 工人日报,2009-09-08.

上一篇: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运动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骨骼肌GLUT4和PKBβ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