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3 02:50:14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从体育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发展体育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 上指出了目前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政府部门角色错位、与体育慈 善相关制度缺失、体育慈善组织建设滞后与机制不健全、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慈善意识淡薄 ,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明确政府在体育慈善中的角色;加快体育慈善法规制度建 设;强化体育慈善意识;加强体育慈善组织建设;完善体育慈善运行机制;丰富体育慈善渠 道。

关键词:慈善;体育慈善;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6-0030-04

Countermeaures to the Is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 rts Charity

PAN Sifeng

(Sport and Military Department,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Zhejiang Chi 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physical connotation of charity and philanth rop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philanthropy and points o ut the issues in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philanthropy, includi ng the misconception of the role of sport administration, the shortage of relati ve system, backward system building and loophole in the mechanism, poor awarenes s in the sportrelated group and individuals. The research then proposes some co untermeasures, including clarify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port charity, enh ancing relative legislations and regulation, promoting the awareness of sport ch arity, strengthening system building, improving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nrichin g the channel of sport charity

Key words: charity;sports charity;statu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各阶 层之间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完善,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规 模庞大,需要慈善事业这一桥梁有效地缓解。”[1]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 个社会文 明进步的标志,它对我国调动社会资源,救助弱势群体,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具有 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前,发展慈善事业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作为社会重要 组成部分的体育事业,亦应在自己的领域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 服务。

1 发展体育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慈善事业受到了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的决定》中把“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 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后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 “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 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由此可见慈善事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1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1.1 缩减贫富差距

体育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地域与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情况。体育慈善通过移富济 贫,对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地域和民族进行救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落后地域和民族的 发展,使各地域与各民族朝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1.1.2 稳定社会关系

体育慈善以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为主要任务的公益事业,它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与调 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民间捐赠和志愿者行动等形式,使己经分配到个人或阶层的社会 资源重新进入配置流程, “慈善事业越是发展,对缩小阶层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 越大。近年来我国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慈 善事业是移富济贫的事业。它主要通过志愿捐赠的方式来实现较富有的阶层帮助较贫困的阶 层,实现阶层之间的良性良好互动。”[7]体育慈善通过社会资源再分配,缓解部 分处于社会窘境贫困者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之 间的沟通与理解,进而实现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凝聚力。可以说,体 育慈善不仅可以从物质上缓解某些群体的困境,从心理上、情感上消解贫富阶层传统积弊造 成

投稿日期:2009-12-31

作者简介:潘四凤,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 的隔阂 ,还可以在价值上形成一定共识,形成社会阶层间的良性互动。“不论是关切还是友善,是 物质帮助还是金钱捐赠,慈善对社会关系的改善都有正面的积极建设意义,有助于形成互帮 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气氛。这一点对缓和目前因两极分化而潜含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尤其有现实意义。”[8]

1.2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很多经济社会指标来表示,其中慈善事业的 发达程度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广泛开展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愿捐赠资产和 劳动,为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等慈善事业奉献爱心的活动,是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和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9]体育慈善事业打造了一个体现 高度精神 风貌的平台,以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的道德和文化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它不仅体现 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宗旨、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并且以务实的精神通过对一种社会价值 观的践行,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1.3 加强社会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服务主要针对特殊人群,慈善事业在这方面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在社会保障 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10]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慈善事业 虽然不从 根本上解决社会根本矛盾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拨款的不足,“慈善事业是社会保 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由社会公众参与并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救助行为。在社会财富的 分配体系中,慈善被称作‘第三次分配’。”[7]“第三次分配”可以使政府社会 保障财政 压力得到减轻,使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得到更为充分的救助,保证了社会保障事业中的最困 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作为慈善事业子系统的体育慈善,通过吸纳民间资源来提供物质帮 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不足;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过程, 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体育慈善通过慈善捐赠、义演、拍卖等活动 ,可以塑造慈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2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2.1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内涵及特征 综观国内的对慈善事业的 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慈善事业”的解释是:“从同情、怜悯或出发对 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郑功成认为:“慈善 事业……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是一种混合型社会分配 方式。”[2]徐卫华在其《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一书中认为“慈 善事业是 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以爱心为动力,以捐献为手段,以救助为目的,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 配的一种经常性活动。”[3]时正新认为“慈善事业,通常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 立在志愿 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它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 捐献的方式,按照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的途径,用于无力自 行摆脱危难的受助者。”[4]综上所述,慈善事业具有如下特征:慈善事业是一项 社会公益 事业;其实施主体可能是社会组织,也可能是个体;它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对 社会弱者进行救助;慈善事业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良性的再分配方式。慈善事业的这些特征 ,对于我们对体育慈善进行描述提供了内在的依据。

关于体育慈善的界定,目前只有朱强与黄寿军进行了论述。“我们对体育慈善这一概念 的大致的理解应该是:一切在体育界发生的慈善行为、动机、观念。慈善事业是包含在慈善 当中的,所以体育慈善事业也应包含在体育慈善之中。”[5]“从媒体运用的角度 ,大多数 是指体育团体、组织、运动员直接参与的慈善行为。常表现为捐献善款、善物、志愿服务等 。”[6]以上的界定,虽有些模糊,但在体育慈善理论研究的初期,这是难得的探 索。根据 慈善事业的特征,我们可以对体育慈善的特征及内涵进行概括:它是体育社会团体或个人基 于人道主义原则对社会弱者进行救助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有助于社会资源良性再分配。

体育慈善具有一般慈善活动的特征,如具有慈善的捐助者、慈善的受益者,是对社会弱 者进行的救助社会公益事业;与一般慈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相同点,一般包括慈善基金 、公益广告、捐赠、义演、拍卖、志愿者等。但体育慈善与一般慈善活动也有不同点,如体 育慈善的捐助者是体育社会团体、组织或运动员个人;体育慈善提供的捐助与一般慈善也有 区别,如体育义演、体育器材设施的捐助、体育物品拍卖等,一句话,体育慈善是发生在体 育界而非其他领域的慈善行为、动机或观念。

体育慈善的内涵确定了体育慈善的捐助者、受益者及体育慈善的主要内容的范围。体育 慈善的捐助者是体育社会团体或运动员个人,包括体育基金会、体育政府部门、体育民间组 织、体育明星、体育事业单位、体育企业及个人等;体育慈善的受益者是社会弱者,“从社 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 层次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7];体育慈善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包括 体育慈善基金、公益广告、体育捐赠、义演、拍卖、体育、志愿者等。

2.2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

2.2.1 慈善意识落后

我国体育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迅速,但由于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运动员没 有受到与慈善有关的教育,慈善意识较为落后,部分运动员的慈善义举,或出于俱乐部或相 关部门的要求,或出于其他行业的模仿或感召,或出于外界媒体的压力。近几年来,除了姚 明和十佳劳伦斯冠军基金外,中国的运动员几乎没有向中华慈善总会进行过捐赠,近几年的 义举,主要是因为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相对于娱乐界来说,中国运动员的慈善意识差距 较大,体育慈善参与的比例小,大部分运动员是体育慈善的看客。

2.2.2 体育慈善机构数量少

相对于中国运动员的数量来说,目前中国的体育个人慈善基金少的可怜,中华慈善总会 名下只有成立于2005年的中华慈善总会十佳冠军基金,是我国目前惟一的一项体育慈善基金 。我国体育慈善发展的现状,与国外许多体育慈善事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存在着巨大的 差距,“不管是各种协会、联盟、还是各种俱乐部、球队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 其宗旨不仅有帮助弱势群体的,也把普及体育运动自身的发展、投资青少年培养作为己任。 合理高效的财务运营和球星的积极参与,加上赞助商的大力支持,使得国外各级各类体育慈 善组织随时随地都在高效运转,慈善行为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3]

2.2.3 体育慈善行为粗放单一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慈善行为随机性大,很多的慈善活动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体 育明星的慈善行为无始而终,体育慈善事业的运营还处在一种粗放、随意、原始的阶段,没 有形成系统和规模。”[15]

目前,我国体育慈善的主要形式包括如下几项:1) 慈善义赛,这是较为普遍的形式;2)

体育明星或名人进行的募捐宣传;3) 体育慈善拍卖;4) 慈善义工或慰问。这些形式虽然 有一定的作用,相对于国外运动员慈善基金来说,显得层次较低,形式较单一,募集的资金 较少。

3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政府部门角色错位

建国以来,政府积极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慈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慈善组织的数量增多;慈善组织的规模增大;慈善活动数量增多。在我国“强政府、弱社会 ”的状态下慈善事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组织有其必然性,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功能的过于强 大、角色介入过多,这难免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使慈善事业遭遇‘瓶颈效应’,因其单纯依 靠政府的财政力量必然无法真正实现慈善事业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而离开了社会 成员的广泛参与和投入,背负沉重财力包袱的政府,最终也将会演变成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 瓶颈。”[11] 慈善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民间性和社会性,民间慈善组织应是慈善事业的主体。但目 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指导下,带有政府指令性、强制性,是靠权力支撑 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正确的角色应该是倡导者、管理者,搭建平台、倡导民众捐赠,并 对慈善机构进行监督、规范,而不能限制民间组织的筹款空间。”[12]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体育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慈善行为越来越 多,但大多数的义举还是比较零散的,还是以政府组织和行政牵头的活动为主的。“它主要 是依靠‘行政力’推动筹款,有的甚至是‘分摊式’的。由行政主管牵头组织的慈善活动, 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长期以往,就不符合慈善捐助的‘志愿’性质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规律,容易使人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捐赠恐惧症’”[3]

3.2 与体育慈善相关制度缺失

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慈善事业制度的缺失和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管关 。目前我国专门用来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 为数不多的条例和法规,行业性慈善法规和条例、全国性的慈善法律法规尚无,这种状况的 出现,不足以规范、保护和支撑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 规范慈善组织的法律法规,在慈善组织的性质定位、慈善事业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及机构的 活动领域等方面都缺乏完善、系统的法规规范。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 动领域和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使得慈善组织的活动失去了基本的规 范和监督。”[13]即使是己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亦因缺乏具体的、可供 操作的配 套政策而难以落实,真正有利于慈善机构成长的法制环境还未形成。因此包括体育慈善在内 的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与转让、投资、退出等完整法律框架尚未形成,这严重制约 了我国慈善事业的纵深发展。

3.3 体育慈善组织建设滞后与机制不健全

“我国绝大部分慈善机构都是公募基金会,并且数量很少,造成体育明星在参与慈善事 业时的可选择性受到限制,给慈善捐赠带来很多不便,很多体育明星只能选择零散参与。” [14]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体育慈善组织建设滞后和机制的不健全,这主要 表现在: 1) 体育慈善专业人员缺乏。目前在我国体育慈善组织如“中慈十佳冠军基金”和“中华体 育基金会”工作的人员中,领导层多以兼职为主,在编的专职人员很少;2) 体育慈善组织 管理不规范,虽然我国的慈善组织都属于非政府组织,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间性、社会性 、自下而上的体育慈善事业网络;3)体育慈善机构数量少,目前我国真正的民间体育慈善 组织非常少,像姚明发起的“姚基金”等慈善组织尚属“凤毛麟角”。

3.4 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慈善意识淡薄

我国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慈善意识单薄主要表现为参与程度与认可程度较低,体育慈善 捐助热情低,捐助的次数及数量少,慈善氛围较差,大多数人没有充分意识到慈善事业在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什么是慈善”与“谁来做慈善”问题上认识不清,认为体育慈善 理应由民政部门来进行,与自己无关,将自己置身于体育慈善之外,把自己作为体育慈善的 旁观者,“大多数运动员还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与国际体坛上充满的温情与阳光还有一 段漫长的距离。”

我国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慈善意识单薄也表现在对体育慈善研究较少上。目前在“中国 知网”上以“体育”、“慈善”为关键字能查询到的文章只有何静的《我国体育明星参与慈 善事业的现状研究》,黄寿军的《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朱强的硕士毕 业论文《体育慈善理论研究》以及其主体部分发表于《体育学刊》上的《体育慈善之初步研 究》等。这也说明了我国体育理论界对此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 要的体育社会问题来进行研究。

4 对 策

4.1 明确政府在体育慈善事业中的角色

减少政府在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行政色彩,使政府从具体的体育慈善运作中退出,真 正实现体育慈善组织的“非政府性”,使政府在制定和完善慈善政策与法规、依法监督管理 、规范募捐行为、规范使用捐赠款物、维护慈善组织和捐赠人与受益人的权益方面真正发挥 其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认证制度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慈善 组织,并在此过程中改进和完善政府在组织和管理慈善事业方面的方式,积极推进慈善组织 社会化进程。对此,政府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的过程,改变目前慈善组织受政府控制过重、 制约过多、缺乏独立行事能力的局面,还自己和体育慈善组织的本真面目,以各司其职,充 分发挥各自在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构建起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

4.2 加快体育慈善法规制度建设

推动发展慈善事业基本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 引导,“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慈善募捐的主体、慈善募捐的监督机制、慈善事业的主 管部门、慈善捐赠活动的程序,明确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规范慈善事业准 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投资、退出等行为。”[15]除此之外,还 要明确规 定国家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的基本原则、政府规范慈善行为的权力界限、激励慈善行为的机 制与措施等。

1) 体育政府部 门要把促进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责,在制定体育事业发展中要把慈善事 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进行规划,“统筹安排慈善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投 入,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投入。”[16]2) 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规 范各级体 育政府部门、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企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参与慈善事业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3) 监督与督促体育慈善相关团体与个体定期公布善款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对重大 的慈善行为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合法,以此提高体育慈善事业在民众中的公信力。

4.3 强化体育慈善意识

确立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的现代慈善意识,树立平等博爱的共享财富的慈善价值观;确 立符合现代社会公正的财富观,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慈善活动、回报社会的自觉性; 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培养相关群体与个体的现代慈善意识;相关的体育院系、体育社 团、运动队与俱乐部、体育企事业单位及机关,要积极提供与慈善有关的培训与宣传树立扶 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树立体育慈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 示范作用,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奖励与激励体育慈善行为,扩大体育慈善事业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另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与联系;注意 慈善救助的策略运用在政府最关心、企业最乐于帮助的问题上展开慈善救助,做到有声势、 有作为、有效果,把项目做深做大。同时要善于抓住机遇在社会最关注的大型赛事、运动会 期间,如奥运会、世界杯,充分利用大型赛事、运动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力,精心策 划、积极开展体育慈善活动,此举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确立了现代 慈善意识与文明财富观,慈善事业的发展就具备了稳固的长足发展的精神基础。”[17 ]

另外,要加强对体育慈善发展的相关研究,把体育慈善作为一个重大的体育社会问题来 对待,以此推动体育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中强大的事物必定需要有影响的理论来配 合和指导,而理论强大的事业必定同时也是实践强人的事业;反之,缺乏理论或者轻视理论 的事业绝对成不了大事业。”[4]

4.4 加强体育慈善组织建设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慈善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慈善组织自身的建设及能否 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强化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度是慈善事业尤其是每个慈善组织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18]1) 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鼓励、社会参与、民 间自愿 的慈善发展原则来培育体育慈善组织,鼓励体育相关群体与个体参与体育慈善活动和体育慈 善组织,以促进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促进多种类型、 分工协作、扎根基层的慈善组织体系的建立;2) 对现有的体育慈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规 范其行为,提高其机构效益,使其规范运行;3) 公开财务制度,推动第三方评估机 制建设,制定评估规程和评估指标,适时开展评估工作,及时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的监 督,以此提高公信力;4) 重视体育慈善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从业素质 及业务技能,并逐渐增加专职人员的数量,打造一支职业化的专职体育慈善队伍。

4.5 完善体育慈善运行机制 1) 扩大体育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拓宽筹资渠道;2)建立健全慈善资金管理运营机制和 监督机制;3)建立体育慈善资金监督反馈机制。

4.6 丰富体育慈善渠道

首先要通过电视、平面、网络、短信四大媒体的通力合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 效的慈善活动,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项目,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各 种形式参与慈善活动,使体育慈善捐赠平日化、经常化;其次要扩大中国体育的影响力 ,完善运营机制、调整分配关系、创新发行方式,建立健全中国体育公益金支持慈善发 展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体育慈善事业发展。

5 结束语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体育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慈善 事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丰富和拓展慈善事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影响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积极 开发体育慈善资源,建立体育慈善的相关机构和机制,完善体育慈善法制环境,积极进行慈 善教育和慈善宣传,开展多种体育慈善活动,进而加快中国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守金,汪继福.试论慈善理念的培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43-47.

[2] 郑功成.现代慈善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学海,2005(2):36-43.

[3] 徐卫华.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

[4] 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71.

[5] 朱强.体育慈善之初步研究[J].体育学刊,2007(2):141-144.

[6] 黄寿军.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7(8):56 -58.

[7] 陈成文.论社会弱者的社会学意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63-6 7.

[8] 李培林.慈善:迈向分配领域所遇到的问题[EB/OL].,2005-2-28.

[9] 胡发贵.慈善与社会和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34.

[10]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EB/OL]. cszh.mca.省略/ article/zcfg/200804/20080400013553.shtml,2008-04-15.

[11] 杨守金.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J].理论探讨,2006(4):99-100.

[12] 乐连松.和谐社会中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2007: 21.

[13] 孙?.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增刊), 2007(4):130-131.

[14] 王晶冉.困境与对策:我国现阶段慈善事业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毕业论文,2008 :24.

[15] 何静.我国体育明星参与慈善事业的现状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 07(6):71-74.

[16] 王峰,张彦丽.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路径探讨[J].社会发展战略,2007(3):49-55 .

[17] 李晔林.论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07:29.

[18] 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J].学海,2007(3):62-67.

[19] 彭京.试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特区经济,2007(7):206-207.

上一篇:“家庭体育”新释义 下一篇:中日韩三国举办奥运会前后有关大众体育政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