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8 10:23:45

在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摘要】培养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写”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位置。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 提高 教学效果

现实中的语文作文教学面对诸多困惑,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出现“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的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试作如下分析。

一、克服作文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习惯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在作文中养成创新习惯,强化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并成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注重加强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原来四平八稳、墨守成规的作文思维方式;时刻提醒学生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善于质疑、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讲究语言创新,把鲜活的生活用富于变化又自然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来。

二、实践、积累、交流,激发创作潜能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

凡作文,只要胸中有万卷书的根底,语言自然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但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指导,使之文思涌来,而文思要喷涌的关键就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去挖掘题材。题材开拓浅了,必似缺盐少油,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而深入挖掘题材恰如山珍海味能馋人。所以,作文教学指导就是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懂得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写作必定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以感受为出发点,以“观察”为本,展开想象,才能做到入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在指导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实践和积累,使学生懂得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的道理,从而悟出“新奇”的题材。作文教学指导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更应该扩展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的实情,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同时,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尽情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与同伴交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进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激发创新潜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使其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三、紧扣“改”字,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评改文章的过程其实是对事物加深认识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说,评改作文其实是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反映客观现实,追求美的形象的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评价修改,尤其是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益处的。

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约束,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给学生。只有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作文的评改上好好地去实践,才能让他们学会辨别哪些是美文,如何写作美文。通过这样的实践,逐渐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与评改能力。而作为教师,则要根据不同的目的,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进行集体评改,做到有的放矢,开启思路,从而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真正体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知。

正所谓“教而无类,教无定法”,语文作文教学指导还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不断的训练和强化,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上一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冷思考 下一篇:“整体性思想”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堂中的应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