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临床心得

时间:2022-08-28 09:41:04

针灸疗法临床心得

【摘要】 针灸疗法的确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医学里的精华,它具有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疗效迅速、投资少、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自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与推广针灸疗法,不但国内普遍应用,而且国际医界亦应用渐广,针灸疗法还是搞好中西医结合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针灸;手法;心得

古《札记》有载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何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本草,三曰脉诀。脉诀用以察证,本草用以辩药,针灸用以祛疾,非三世者不可言医。历代医家多宗此旨。可见针灸疗法在祖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针灸疗法的确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医学里的精华,它具有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疗效迅速、投资少、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自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与推广针灸疗法,不但国内普遍应用,而且国际医界亦应用渐广,针灸疗法还是搞好中西医结合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同样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四诊来综合病情,以八纲为辨证方法,以脏腑经络为理论核心。疾病确诊之后,再进行立法遣穴,这是辩证施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立法遣穴的真确与否是医者处理疾病成败的关键,也可以说立法遣穴的过程,就是将全部的医学针灸知识变为医者的武库,凭借正确的判断,巧妙而灵活地克敌制胜的过程。这如同作战调兵遣将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有的放矢。针灸处方和手法能否做到理法方穴丝丝入扣,这是衡量医生技术水平高低的依据。

笔者从事针灸30余年,体会到临床时做到理法方穴正确无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现举数例略加分析:

例一:患者许某,男,40岁,农民。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四月余,来我处诊治。症见:胃脘胀痛,通连胁肋,嗳腐吐酸。口苦恶心,不思饮食,每逢情志刺激及进食时症状加重,舌苔黄腻,脉弦滑。胃镜检查示:多发胃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

病机分析:肝气犯胃,郁久化火,或喜食肥甘、辛辣、火热内积,湿热中阻,受纳腐熟水谷及和降功能失常。

治法:以足阳明胃及足阙阴肝经穴为主,取中脘、梁门、天枢、足三里、冲阳、合谷、太冲、期门、阳陵泉、肝俞、大肠俞,轮换选用,冲阳、太冲、阳陵泉、合谷均用泄法,其他穴均用平补平泄法。当施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日一次。当第二次施针时患者述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此后连续施针30次,患者偶感胃脘轻微不适,无疼痛,针至40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再行施针并温针灸足三里10次而告愈。经胃镜检查示:溃疡愈合。三年期间连续随访患者一切正常。

疗效分析:本方取中脘、梁门、天枢、足三里、冲阳、太冲、期门,是根据病所在的经络循行部位取穴,中脘为胃“募”穴,是“腑”的会穴,是任脉与手三阳经之会穴,能调胃理气,通条大肠,为治胃脘痛之要穴;梁门、天枢调畅气机,和胃止痛,天枢又为大肠“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能健脾益气,和胃化湿;冲阳为足阳明经“原”穴,能清胃泻热,调气化滞;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因胃与大肠相表里,故取之以通降胃肠,清热行气;太冲为足厥阴经“输”穴,肝“原”穴,能平肝潜阳,泄热通腑;期门为肝“募”穴,能宽胸理气,祛瘀化痰;阳陵泉为足少阳经“合”穴,能泻胆经湿热,疏肝理气,取其肝胆相表里之意;肝俞、胃俞、大肠俞分别为肝、胃、大肠之“背俞”穴,分别配合各自的“募”穴期门、中脘、天枢共治所属脏腑疾病,以调节脏腑之间的乘侮关系,温针灸足三里以激发经气,固护正气,以上选穴,俞募相配,表里相伍,远近相协,针灸并施共凑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和胃止痛,胃脘痛之症自可逐渐而愈。

例二:患者曲某,男,50岁,农民,因深秋季节冒雨劳作后右膝关节疼痛四月余来我处诊治,症见:右膝关节粗大肿胀,皮肤光亮,皮肤暗红触之灼热,按压髌骨有囊样感,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滑数。经膝关节拍片示:右膝关节腔积液。中医诊断:鹤膝风。

病机分析:因劳累过度,正气亏虚,寒湿之邪乘虚侵入经络,闭阻气血,气血运行不畅,瘀久化热,湿热痰浊壅滞膝关节所致。

治法:以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取梁丘、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昆仑,轮换选用,针用平补平泄法,当施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日一次,针至五日后,其膝部表皮出现皱纹;针至十五日,膝部肿胀消失,活动自如,再巩固五日而告愈,后一年内随访,患者膝部正常。

疗效分析:本方取梁丘、阴陵泉、昆仑是根据病所在的经络循行部位取穴,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的闭滞,使经气流畅,卫外有权,湿有去路,湿热痰浊之邪无所依附,痰去则痛自止。血海是活血的要穴,故取其“活血则风自灭”之意。取足三里是因湿热痰浊瘀滞于膝部,必先有中土不运,因脾主四肢,运脾为治湿之本,故用之以键运脾胃而化湿。以上立法遣穴的目的是祛风活血,通络化瘀,鹤膝风之症自可逐渐而愈。

例三:刘某,女,28岁,工人,于三天前晨起时突感颈项疼痛,转侧功能活动障碍,经当地医院给予药物及封闭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来我处诊治。查体见:右侧颈肌及斜方肌广泛按压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紧。环枢关节拍片及颈椎间盘CT示均无异常。中医诊断:落枕。

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经络,使经气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和所致。

治法:以手太阳小肠经穴为主,取风池、后溪加悬钟,用泻法施针一次症状大减,针至五次而告愈。

疗效分析:取风池穴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之经气,它又是少阳经脉的会穴,有疏解表邪、散寒止痛的作用。后溪穴是太阳经俞穴又是督脉之会穴,能宣发太阳与督脉风寒之邪外出。悬钟穴是髓之会穴,取之有强筋壮骨之功。三穴合用,以奏散风寒,通经络,疏筋止痛之效,故落枕一症手到病除。

例四:从某,男,38岁,因反复鼻出血五天来诊,症见:左侧鼻孔棉球填塞有血液外溢,面色苍白,口渴烦躁,大便干燥,脉浮数兼芤。测血压不高,既往亦无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鼻衄。

病机分析:足阳明之脉起于鼻翼两旁,胃火炽盛,循经上扰,迫血妄行所致。

治法:以手阳明、督脉经穴为主,取合谷、上星、少商、委中穴用泻法,每日两次,连治两日后症状大减,四日后症状消失,再巩固治疗一日而告愈,随访一月患者一切正常。

疗效分析:本病是胃火炽盛迫血妄行而发为鼻衄,治应清热凉血,因手阳明与手太阴表里相合,又与足阳明胃经脉相接,所以取合谷以清泄诸经之热而止血;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阳热迫血妄行,所以用上星清泄督脉,使亢热渐平,而鼻衄自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立法遣穴是辨证的归宿,而辨证是立法遣穴的前提,在临床时把四诊所得的资料,用辨证的八纲做统一归纳,找出共性与个性,然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注意正气与邪气的变化,掌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样方能去繁就简,提纲挈领,在辨证施治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立法遣穴才能周全恰当,正确无误。

要成为一名好的针灸师,必须在系统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牢记经络循行及腧穴的功效主治,准确的辩证选穴及配伍原则,熟练各种操作手法,这样由浅入深的反复实践,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症时立法遣穴才能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专业医师,为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脑出血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8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芬太克与美菲康控制癌症疼痛4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