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生:针灸疗法 中医精粹

时间:2022-09-23 06:18:16

王渔生:针灸疗法 中医精粹

【人物简介】

王渔生女士,原国际中医中药总会会长,国际东方药膳食疗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分会理事,现任香港註册中医学会永远会董兼稽核部长,中国医药学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针灸医师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中医学院全科毕业,曾任重庆市医院针灸医师(专科)。

在香港九龙牛观塘康宁道自设医馆,虽不在繁华的闹市,但求医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没有广告,只看疗效,就是这样的口碑相传,求医者众,而医术被大家称讚的,就是医馆的创办人——王渔生女士。她面貌祥和,十分健谈,对中医见解独特,医术高超,讲到自身的经历之餘,全是关於中医的大局观。品德言行,精湛医术,不愧是中医国粹的传承人。

行医之道 济世为怀

王渔生女士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土木工程师,一腔爱国热血,当年抗战爆发,考取黄埔军校,投身抗日,屡立战功,1942年受伤退役,成为一个工程师。时家庭受到批斗,父母移往香港定居。

1980年代,为照顾年迈的父母,王渔生女士申请来到香港。其实在来香港之前,她的医术在当地已远近闻名,特别是她的针灸疗法。儘管那时她还很年轻,但经过考核,成为了针灸医师。在重庆机床厂职工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对中医的爱好,源於家庭的影响。她爷爷也是广州有名的一位中医,从小耳濡目染,自身天赋加上勤奋苦学,年轻的她,在针灸技术上已超常人许多。

在重庆工作7、8年後,由於父亲身体原因,她来到香港,开始新的中医旅程。“来香港时我28岁,为了照顾父母,我开始在香港生活。”初来香港,人生地不熟,加上当时香港整体文化环境,西医盛行,中医不受重视,想在中医上有所成就,开办医馆,传承中医,实属不易。所幸得到家人的鼓励支持,王渔生女士开办了自己的中医针灸诊所。

她回忆起初到香港时的艰难,初开医馆,就得到上门求医的认可,十分庆幸。“当时我印了一些卡片,一位病人看到了,问我是不是有效。那位病人得了糖尿病三十多年,每天打针吃药,吃饭很少,备受煎熬,他抱着试试的态度找我求医。”这算是她在香港医治的第一位病情严重的病人,她从中医的理念出发,运用针灸疗法,加以中药调理,不出数日,患者精神好了许多,病情逐渐好转,居然可以提着物品一口气登上五楼。患者的街坊听说後,也上门求医,後来口碑逐渐传开。那个患者针灸後,理气和中,调节新陈代谢的功能,使原本机体失去的功能逐渐恢复,不吃药就可以平衡。“这也是我的运气,那个糖尿病患者有胆量给我医治。”王渔生女士说道。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自身的高超医术,有运气也不济,正是她的自信和对针灸的熟练,才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讚叹不已。

针灸疗法 弘扬中医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於哪一经脈,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於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疏通筋络、调和阴阳、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这些都是针灸独特的功能。但是要想学好针灸,没有勤奋的学习摸索和临床经验,都很难有所成就。针灸就是如此,博大精深,易学难精。

针灸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由十四经脈、奇经八脈、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繫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要想成为一位针灸中医,必须对这些穴位筋络了如指掌。“人的气血筋络就跟隧道一样,没有清通的话,吃药是没用的。针灸就有这个效果,清通筋络,调节血气”,要做到此,一定要对身体架构了解详细,对解剖学精通。王渔生女士在重庆中医学院全科毕业,系统学习解剖学,刻苦专研,对人体筋络和穴位了解娴熟。她从医多年,无数次的临床经验,对其针灸造诣的提升,帮助重大。她不断总结经验,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记载整理,以便遇到同样的患者,可以快速得以治疗。

学艺不精的中医,是不敢拿针的。有些针灸医师没有学过解剖,有些医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对针灸透彻的了解。解剖和临床,恰恰是王渔生女士最擅长的。还没到香港之前,有一次她坐火车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突然晕倒,她听到後,出於医生的使命感,意欲出手相助。跑过去一看,车厢里站满了很多医生,都不知道怎麽处理,她看到他们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就主动上前观察病情,发现老人体温很热,她叫车长马上冲一杯糖开水定心,提供体能,妙手施针,病人慢慢清醒过来。有一次上街,看到有人晕了,她上前询问,了解後在他的几个穴位上做了针灸,他就苏醒了。

还有一次在球场,一人球员突然晕倒,她被其太太请下去给予针灸令其苏醒。广州中山医学院一个教授的喉咙沙哑,讲课出声都费劲,在他的弟弟的推荐下,特地来到香港找到王渔生女士医治二次,也速好转。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她总是以病人的健康为主,她说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病人为大,无论自己有什麽重要的事,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定会义无反顾,治病救人。为中医的发展,她投身其中,从整个中医大局出发,促进行业前进。

香港回归後,特区政府希望扶持中医的发展。於是,成立一个有关中医的协会,同行聚在一起,凝聚力量,共谋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十几个有关中医组织的代表创办了香港註册中医学会。为了中医的长远发展,王渔生女士提出个人意见,要想长远发展,就要购置会址,没会址就是一个空壳。当时的中医境遇,还是很不容易实现的。但为了长远发展,购买会址是当务之急。她坚持这点,跟众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立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医团体,一个人付出一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会址不是买给谁的,而是为了行业的发展。很多中医界人士听到以後很支持,花了一年时间筹集了190多万捐款,购置会所,註册中医学会就这样扎根组建起来。

为了促成购置会所这件大事,她力排众異,放下医馆工作,四处奔波,看楼洽谈,只为大众利益着想。甚至连会所装修的方案都是她一手绘制出来的。

王渔生女士坚持认为行医不是做生意。做为一名医生,若一门心思只想利益,怎麽配得上医者父母心的称谓。一直以来,她都是用真心帮助病人,尽力、耐心和爱心,是她对待病人的三条準则。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是她所摒棄的。她提倡中医治本,她高超的针灸技艺,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根治病人,减轻痛苦。为了中医事业和未来发展,她奉献一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医,会有更璀璨的明天。

上一篇:专业学习共同体:缘起、内涵及运行策略 下一篇:试论美国第一职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