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规范和意义

时间:2022-08-28 06:20:16

现状需要新的“观看之道”

随着大众阅读习惯从“深读”向“浅读”转变,阅读趣味从“读文”向“读图+读标题”转变,“报纸信息的视觉化和利用影像来构成版面刺激阅读”已经成为新的办报理念。①

当大量新闻图片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当人们对外部世界新闻事件中心的关注变成对新闻摄影的“凝视”,人们观看到的现实便已被蒙上一层隐蔽未明的“假性事实”。2008年的中国新闻摄影界可谓风波不断,从“周老虎”、“张飞鸽”到“刘羚羊”,接二连三的造假事件,既有利益作祟的因素,同时也暴露了部分新闻摄影者过分追求影像典型性、完美性的畸形心态。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不少业余摄影爱好者机缘巧合所拍得的独家新闻照、手机照尽管技术水平不高,但由于具备新闻价值而得到报刊和网络媒体的青睐。这不由引起我们的困惑:究竟应该怎样分析一幅新闻摄影作品?

本文结合媒介理论和社会理论提出“文本规范意义说”,并通过对一幅视觉文本的分析予以阐述。

一则吸引眼球的新闻:《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其时恰逢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节骨眼,全国上下组织力量投入抗震救灾。2月14日,《广州日报》刊登寻人启事,寻找春运期间驻守广州站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如图),一天之内40多名市民争相提供线索,该事件还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专门派出军事频道记者来广州采访此事。3日后,历经波折,“4名最可爱的大兵”找到了,广州日报又及时进行了跟踪报道。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使得社会大众对可亲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面,以此视觉文本为例进行分析。

3个分析维度

文本层面。在文本层面,新闻摄影就像一个冷静的“客体切片”,这个“客体切片”由视觉文本和文字文本两部分构成,前者通过形象的图像指向新闻事件的现场,后者通过简练的文字提供新闻事件的有关背景资料。文本层面是新闻摄影的基础,而这一层面是“静止不动的”、没有“噪音”的层面,其所呈现的人物、场景、标记符合大众的一切生活常识和理解门槛。

以《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为例,其文本层面包括:①视觉文本:4个内穿军装外披雨衣、戴白手套的大兵、4人构成的姿势。②文字文本:包括标题和图片说明。

规范层面。规范层面是文本层面的产生过程和解释过程,研究哪些原则和规律应该得以应用,它们是如何进行结合的。由于需要平衡与满足视觉文本产制者(新闻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和媒体把关者(图片编辑、视觉总监、报社的专业评委会、BBS的斑竹等)的功能要求,规范层面是3个层面中最为复杂的层面,有以下3个范畴。

一是视觉表达。其与视觉文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视觉文本是一个可视的、零度的观看对象,而视觉表达则贯注了视觉文本产制者和媒体把关者的选择标准,如框图要能表达一个明确无误的新闻主体或新闻现场、影调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组照的编排要符合一种具有情节张力的叙述等。

二是象征。《辞海》关于“象征”的解释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而语言学家索绪尔则认为:“象征的特点是: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联系的根基。象征法律的天平就不能随便用什么东西,例如一辆车来代替。”②可见,象征乃是从客观事物与抽象理念的相似性中抽离出的关联性。在新闻摄影中,象征的使用主要存在于表情与姿势、特殊符号、颜色等视觉元素中。例如通过拍摄新闻对象一个坚定的手势、一个带有肯定的眼神、一个耐心聆听的姿势等,来赋予新闻对象“坚强”、“勤勉”、“公正”、“富有才能”等的正面品质。

三是新闻话语。其与文字文本的差异在于:根据新闻价值的标准对文字进行组织、编排,以达到告知新闻事件、突出新闻主题、揭示图片的意义、提出图片中的细节、阐释图片中不能表达的信息等。如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事件”等基本叙事要素,消除图片歧义、补充修正概念;又如通过对新闻对象职务、行为等表述的词语提供潜在的解释框架(如“视察”、“听取”、“给予”等字眼通常是指社会精英阶层,而“超时工作”、“求职遭拒”、“跳楼轻生”等字眼则往往指向社会弱势群体)。

在《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中,其规范层面包括:

①视觉表达:用特写框取了4位子弟兵闭着眼睛斜靠栏杆,头微微低垂着,中间两位还互相依靠着的影像,画面简洁集中,没有其他混杂的背景。

②象征:一脸稚气的4位子弟兵的睡姿如此安静,军帽、军徽、微湿的雨衣,似乎暗示他们已经连续执行了很久的任务,但是尽管他们已经累得睡着了,却依然不退下、不忘记“站岗”,这是一种怎样的铁军作风!

③新闻话语:

a.时间:“春运期间”。潜台词:年关近,游子归家心切。

b.地点:“广州站”。潜台词:寒流袭粤,数十万群众滞留火车站,情况严峻。

c.人物:“子弟兵”。潜台词:为维护公众利益而默默奉献。

d.事件:“累得站着都睡着了”。潜台词:尽职尽责、忘我工作。

e.后续:“寻人启事”、“你在哪里?”潜台词:大家没有忘记你。

意义层面。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新闻,一为吸取新知,二为体味自身的存在处境。前者为的是信息,后者为的是寻求意义和价值,新闻摄影也不例外,新闻摄影的意义层面有两个范畴,一为心理投射,二为文化价值。

一方面,作为读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被一幅照片打动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这幅照片中的某个人具有令我们震撼的神情,又或者照片中的某个小玩意与故人曾送给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总之,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幅照片的时候,总有不同的细节在他凝神观看的片刻闯入他的记忆,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是一种隐蔽的、潜在的、不可见的心理投射。

另一方面,照片作为代替我们在场的见证,又总是让读者有那么一丝陌生与隔阂,这是由于经验的断裂所造成的,即观者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还原照片这一“瞬间真理的物质化”(约翰・伯格语)所记录的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人又本能地企图跨越这种断裂,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因此便会潜意识地融合自身的价值观,对照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社会认同感等提出带有某种文化烙印的解释,在这个隐蔽的场域内,文化的要义便向这个特定观看的个体(群体)呈现无余。仍援引《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为例,其意义层面为――

①心理投射:同情、惊讶、敬重等。

②文化价值:彰显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呼唤社会大众的感恩之心。

结语

通过对《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的分析,笔者试图抽丝剥茧地还原作为“忠实复制”外部世界的新闻摄影和外部世界存在着的建构关系,以及这种意义的产制过程是如何通过文本层面、规范层面和意义层面渐次构成的。正如传播学者斯图尔特・霍尔所指出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给予事物意义是凭借我们表征它们的方法:我们所用的有关它们的词语,所讲的有关它们的故事,所制造的有关它们的形象,所产生的与它们相关的情绪,对它们分类并使之概念化的方法,加于它们之上的各种价值。”

希望这种分析能为新闻摄影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方向。

注 释:

①鲍昆:《再谈“美”与视觉冲击力》,载《中国摄影报》,2007年8月21日,第3版。

②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4页。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体育新闻的社会效应与经济价值 下一篇:报纸新闻标题和电视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