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会计刍议

时间:2022-08-28 04:48:17

中国式管理会计刍议

在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可说是望尘莫及,远远没有达到后者那样的发展程度。以管理学为例,很明显的现象是推崇案例分析与教学,已成哈佛商学院教学特色,并影响到全世界,这是“科学先进”的吗?我们可以借牛顿的“苹果落地”来理解和比较。“苹果落地”就是一个可观察到的“案例”,只有从中引申出万有引力定律,能统一地预见和解释“香蕉落地”、“梨子落地”等诸多类似现象,“以不变应万变”时,才是科学。反之,如果看到什么东西落地都有话可说,每种东西的说法都不同;或不同人对同一东西落地说法各不相同,一直停留在“案例”上,那无论如何还是提炼得不够,总是处于理论的低层次上,不配得到很高评价的。所以我的看法是,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1936年,美国作家赛珍珠这样描述中国留学生:“这是一个自卑感弥漫全国的时候…他们对西方国家既羡慕,又痛恨。”(转引自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自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年2月)当时的中国学者们在不正常的“羡慕嫉妒恨”情绪下,提出“全盘西化”口号,现在来看是个大错误。结果是,实际上“并不怎么样”的西方社会科学,借西方自然科学光环的笼罩,也让我们误以为都是该跪着仰望的“科学先进”,不加鉴别地引进了,生搬硬套到中国实践中来。

在会计学领域的问题更严重。国人所说“将本求利”中的“利润”,原是指真金白银的“赚钱额”。但是,在美国“带头大哥”的引领下,这一概念逐步变味,对没收到钱的“应收款项”、没收到现金股利的“投资收益”、没经过交易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收益”、没花钱的“折旧费用”等等,在所谓“职业判断”的幌子下,都可以兼容并包,演变为山寨版的“赚钱额”,“假账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已经导致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大爆发。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流指标一旦错了,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想造假,现代财务会计已经整体沦落为造假行当。而会计准则和会计造假“警匪一家”的结构,又使会计造假带上“正确合法”的面具,蒙骗性和危害性极大,考虑到强势既得利益集团会阻碍变革,笔者的判断是现代财务会计已经不可修复,只能任其自生自灭,等待被社会抛弃了。虽然历史没有“如果”,笔者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中国会计本是走在正道上的,如果当年没有引进西方会计模式,早就遥遥领先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看来,现在还有生存发展希望的,是管理会计。由于财政部高层的重视和推动,中国管理会计似有春天来临,将成“显学”之势,这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不过,在自我矮化地当了百年“老学徒”之后,当我们已经从心理上腻烦了老是跪着“取经”,想要站起来自己“造经”时,需要注意,现代管理会计也同样存在不够“高瞻远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管理会计缺乏体系感,仿佛是由一堆技术和方法无序地拼凑而成的,这些成份一旦被运筹学、工业工程学等分别“认领”后,便所剩无几,还算不算得上一门学科都成问题;

管理会计处于未能充分提炼共性的层次,只好无奈地推崇“最佳管理会计实践”之类的案例,过于强调企业个性;

管理会计过于强调非财务数据的运用,但是,一旦脱离最具综合性、最有高度的财务数据,纠缠于库存数量、员工技术等级等杂项细节,进入“就事论事”的工作状态,便地位低下,也体现不了自身优势;

管理会计的各种报表和数学模型都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数据来源,从而缺乏实用价值;

现代财务会计再“滥”,总还有个净利润作为核心指标,有个像模像样的会计循环,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近百年来,管理会计的方向性错误却是放弃独立地位,满足于对财务会计数据作某些调节,依附于财务会计而生存。随着现代财务会计走进死胡同,现代管理会计也该觉醒了。既然要号称信息系统,完整的IPO(input-process-output)过程是题中应有之义。笔者提出的中国式管理会计方案,是建立总赚钱、净赚钱等核心指标体系,并通过另起炉灶的“内账核算规程”来确保管理会计常态化运作。公司赚钱的途径无非“增收节支”,这可以渗透到公司的所有活动中,又可以反向合成,实现公司最高层面的目标。而一旦有了高度,形成体系之后,那些林林总总的思考、技术和方法等,不外是为增收节支服务的,当然也很容易在体系中找到位置了。

上一篇:恋爱中,不要为了对方轻易放弃一切 下一篇: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价值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