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28 03:28:12

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两极分化是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抑或是趋于严重,是一项重要课题。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原因;对策

新课标英语教学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这一学科,笔者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

初中入学新生怀着对接触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所以学英语的初始还兴趣盎然,学习也会充满激情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好奇心也会减弱,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丧失信心与兴趣。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大多拥有很浓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课程与词汇量逐渐增多,对学习英语的新奇感逐渐减弱,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目标,对英语学习呈现很大的盲目性。然而,有些学生却在此时意识到英语学习在未来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使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产生了一种英语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得到相应提升,这样就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2.新课程标准要求过高

新课程标准英语要求的词汇量及词组数量较之大纲增加了近一倍,这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刚入学的初中生很难适应如此沉重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厌烦、厌学情绪,导致很难学好英语。

3.学习方法不正确

只听不练、只读不说、只说不用,只做表面文章,英语学习运用的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学生的起点较低,很多学生需要从字母教起。在学习初期受母语影响较大,学生的日常交流都是汉语,很难营造出适当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加之英语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过多的汉语进行讲解,很难实现全英教学。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甚至还用汉语拼音标注来促进对英语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对英语单词靠死记硬背,对学习教材与学习方法不能灵活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英语的理解与记忆。相反,有的学生却能够恰当运用语音来识别单词,并且能够通过对句型的练习来熟练掌握语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却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来进行英语学习,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习了新知识,却遗忘了旧知识,使学习成绩停滞不前,而那些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遥遥领先,从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

4.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成长环境、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层次分明,学生的差距较大,这样就更加容易加剧两极分化。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会更加热爱英语,英语水平差的学生与之比较,信心受挫,更提不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5.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落后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薄弱。初中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的启蒙老师,一个好的启蒙老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助力。最主要的是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如果因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而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就会使得学生的基础不牢,学好英语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是受母语影响严重。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主动练说英语的意识比较淡薄。最后是英语的教材落后,教材的品种单一,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落后且匮乏。同时,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创新的教学手段肯定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节奏。

二、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对于两极分化现象的科学分析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笔者就初中英语教学的两极分化问题谈及以下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上每堂课之前,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心设计与选择,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切实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在讲到短语、语法等内容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多列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以在满足该年龄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多组织英语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同学积极发言,并使用诸如:“You have a good idea,I think.”“Never mind,I’m sur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的评价性语言,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与肯定。

2.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保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提出三点建议:(1)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通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做出标记,在老师讲课时重点听、重点记忆能够提高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有句俗语“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对学习也是如此,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带来学习质的飞跃。(2)学习新单词。课前自己学习新单词可以加深对于新单词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认识的单词能够非常轻松地掌握,可以重点记忆不熟悉意思、不熟悉发音的单词。轻松掌握熟悉的单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攻克难词或者不熟悉的单词可以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3)课后复习。把学生随机分组,教师在上课后前10分钟安排小组轮流做一个上节课的“review”,课前的“review”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练习学生的口语和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唤起学生的课堂记忆,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学生课下的反复记忆是按照科学规律,而反复不断地循环记忆单词和词组,通过循环记忆强化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复习,直至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新课改的英语教材活泼有趣,教材里的插图及卡通动画非常多,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已有资源,在课堂上模拟动画场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知识,在情深意切的语境中感受语言,在深层次下理解语言的魅力。学生的机械问答缺乏情感,在场景中可以使其过渡到语言的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由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4.请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邀请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改良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5.关心爱护后进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总会不自觉地偏爱优等生,回答问题也经常提问优等生,对于英语学习出色的学生会特别照顾,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后进生要尊重、关爱他们,不应该忽略他们、忽略他们的感受,要多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多发言表现自己,虽然可能回答错误,但是教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比如“Never mind,I a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不要总用过去的“Good!”或者“Thank you!”等常用的话语来回答,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放下自己的包袱,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让他们相信英语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

6.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关注后进生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能满足部分中等生的需求,从而挫伤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学程度、学习成绩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备课与教学,使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7.丰富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进步带动课程改革,新课程教学中新科技的运用成了必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也是教学手段进步的标志。比如,在教世界各种节日时,Halloween——美国的万圣节,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老友记》中万圣节的那一集节目,通过看电视剧让学生了解到万圣节的由来和过程,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外国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创造校园英语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日常生活中多用英语交流,在练习中熟悉和掌握日常的交际英语。(1)校园广播定时播放英语节目。可以播放适合初中生层次的英语节目,例如新概念一、二,慢速英语或者经典英文歌曲。(2)观看经典英文电视剧或者电影。比如,“The big bang theory”“Grey’s anatomy”“When Harry met Sally”。电影和电视剧不需要太多,只要把其中一部或者几部反复观看,能够做到不看字幕就能听懂对话,让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适当订阅适合学生的报纸和杂志。

8.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英语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可以积极学习优秀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优秀教师讲课的时候去旁听,在旁听的过程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来旁听自己的课,让其他教师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修养及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对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认真分析,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扭转现状,真正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困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上一篇:初中学生阅读理解科学信息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