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在肾病综合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3-29 05:00:44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在肾病综合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补体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和补体(C3, C4)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观察组IgG和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诊断治疗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目前,临床上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实验室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常进行的检测项目有尿常规、血生化测定、生功能测定和脲酶检测等[2]。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对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和补体检查,旨在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所有45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3]且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照组所有5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并自愿接受本研究的健康人群。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4±11.7)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5±10.8)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次日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德国Eppendorf生产的台式高速大容量离心机于4000 rpm条件下低温(4℃)离心10 min,保留上层血清于-20℃低温冰箱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 C4)进行测定,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和仪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样本中IgG和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补体水平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样本中补体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这是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4]。临床上对肾病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补体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对症治疗。

研究表明,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5]。病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肾活检标本中存在免疫球蛋白、补体蛋白、淋巴造血细胞及与免疫沉积相应的电子致密物。对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的严密分析为肾小球病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多种类型的人类肾小球肾炎由活化的免疫系统介导,肾小球病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抗体介导的肾小球病变主要是由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所致,B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呈递的抗原相结合,T辅助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可溶性的B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上述过程。在本研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样本中IgG和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gM水平则高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总之,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补体检测,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石炜,张道友.肾病综合征凝血机制研究近况[J].重庆医学,2012,41(20):2102-2104.

[2]张亚莉,高t,郝大鹏,等.尿蛋白定量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002):192-194.

[3]王潮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记要[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9(2):131.

[4]刘伟敬,王刚,王淑君,等.轻微病变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经验体会――单中心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0):903-905.

[5]姜飞,俞东容,蔡丽丽.IgA肾病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1):1024-1026.

上一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 下一篇:门诊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