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0 04:41:49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速效率+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50%(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P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治疗效果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acute disseminan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系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多发于感染、疫苗接种后,亦有部分无明显原因的特发性ADEM。现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04~2013年收治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42例,其中22例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例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经比照后显示,IVIG对于治疗ADEM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ADEM患者都具有以下特点[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前1 w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脑部核磁共振见脑白质长T1、长T2异常信号或CT检查见白质低密度灶。同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缔组织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并排除驱虫药所致的急性脱髓鞘脑病。其中对照组(即甲泼尼龙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7~59岁,平均43岁。治疗组(即联合使用甲泼尼龙及IVIG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3~62岁,平均40岁。两组分组采取随机方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44)1000 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7 d,改为泼尼松(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776)60 mg qd,视病情7~12 d后后逐渐减量,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甲泼尼龙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3026 )400 mg/Kg/d静脉滴3~5 d。

1.3疗效判定方法 调研中将其分为速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①速效:5 d内临床症状迅速恢复至接近正常者。②显效:6~15 d内主要临床症状有肯定进步或部分症状消失。③有效:1个月内恢复者。④无效:1个月内主要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3讨论

ADEM是一类发生在某些感染( 特别是出疹性疾病)或疫苗接种后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病变,多数病例为儿童及青壮年。根据中国医院知识总库资料统计,该疾病前驱感染多为呼吸道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在有疫苗接种史病例中,狂犬病疫苗排在首位[3]。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85%有明确的感染或疫苗接种史,间隔时间1~60 d。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ADEM急性期临床常首选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该方法是目前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可靠而安全的方法。但激素冲击治疗的副作用亦不能忽视,如:血压升高、肺部感染、血糖升高、癫痫、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抑制补体介导的介导的细胞损害,并可消除循环内免疫复合物,及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和辅T细胞功能,从而降低免疫损伤。对于ADEM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早期使用IVIG配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以有效干预免疫反应的进展,提高治疗显效率,缩短疗程,并可能减少激素冲击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本次调研中,本次调研中,治疗组的显效率(速效率+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50%(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P

根据本人经验:临床上由于ADEM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或漏诊,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建议在疾病早期即应全面采集病史、特别是前期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积极完善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脑电图、脑脊液检测协助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并视病情及时配合IVIG治疗。随着对ADEM病例资料的积累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病及时诊治的可能性将不断增大,疾病的预后亦将进一步改善[6]。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7):1264-1266.

[2]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1-182.

[3]赵占杰.2000+2012 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预防接种关系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5):571-574.

[4]高慧娟,黄永勤.成人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少见病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639-640.

[5]李在军,张军.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部的 MRI 表现及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295-297.

[6]钟小理,谢荣迪.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48-49.

上一篇:利多卡因漱口液在百草枯中毒口腔溃烂中的应用...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