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28 09:40:1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标强调指出:“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课堂;阅读能力;高效课堂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特有的学习方式,也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历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前提。对于现行历史新课程教材在历史课堂上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力呢?

一、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结构

历史教材的目录不仅起到索引作用,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目录,就可以了解单元与课之间的关系,理清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一,明确章节关系,明确该课在全书的地位作用,明确课内各目的关系。第二,必须要动笔做好圈点评注,做到眼、手、脑“三到”,而且要把重点、难点圈划批注和质疑。第三,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第四,要批判性地读,对课中的史实和观点敢于发表意见,把自己瞬间的一些思想记录下来。

还要让学生养成“闭卷沉思”的习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花了较多的时间看书,但书本一合就完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闭卷沉思思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提炼要点,提高记忆的准确性。韩愈在《进学》一文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钩玄提要”的方法用于学史,就是抓住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的要点,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插图、地图、大事年表的能力

历史不仅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而且具有时空性。历史的时间表象反映历史时间的持续性与顺序性,历史的空间表象反映固定的空间和变化的空间,历史的时空表象对历史时空观与历史思维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注重多看历史地图,大事年表,重要的甚至可以动手制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学会抓住重点词

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如: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和失败等几个阶段;辛亥革命经历了酝酿、爆发、失败几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

2.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如“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1870年,法国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抓住“第二”和“第三”,就能将法国政体的演变整理出来。抓住线索,再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一过程,产生了何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等。这样做有助于建立立体知识结构。

3.抓住可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普遍性)和某个事件的突出特点(特殊性)的对比词。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抓住句中“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通过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而实现的。那么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的?为何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义的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由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外对比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方式,将不同方式与结果相结合我们更能认识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抓住既能体现主体内容,又能拓展、深化教材的提示词,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如“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句中“转危为安”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之前会出现危的局面?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哪些人导致的?从而准确把握前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深层次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的途径固然很多,但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应是重要一条。历史知识绝非只来源于中学历史教科书。即使把戏剧、电影、评书及民间传说排除在外,仅就阅读的材料来说,诸如历史专著、历史传记、历史小说报刊中的历史文章等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历史知识。教师应主动地带领学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以便分清什么是历史的原材料,如何看待和使用历史原材料;什么是历史文章,应如何看待历史学家们对历史问题的不同见解;什么是历史小说及历史文艺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等。

总之,让阅读走进中学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以后人生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用一生。

上一篇:体验让课堂更有活力 下一篇:“动”起来 让科学活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