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9:14:40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入手:课前,要认真备课,确保教学内容;课上,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课下,要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85-02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虽然课堂教学效果仅仅指老师课上的教学效果,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离不开课前和课后的大量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管理学原理为例,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分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 课前――认真备课,确保教学内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来源于课前认真充分的准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教师在上一门课程之前就已经对课程进行准备了。比如,我校要求,开课教师必须在开该门课程的学期前备好三分之二的课程,还会通过开课试讲的形式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教师认真备课。除了在开课前对整门课程认真准备外,这里的认真备课还包括在每一节课之前,对每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课件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每一堂课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潜心钻研教材,按照教学进程组织和编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新颖、具有前沿性。有研究发现,教师授课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可见,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新颖和前沿性,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本专业的真正专家和学者,能够站在本专业知识发展的前沿。只有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真正的专业知识。就管理学原理而言,因为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作为教师要想讲好这门课程,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了解和熟知其他相关学科如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发展情况。同时,从事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教师最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从事过相应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课前,教师除了要确定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设计课堂安排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解决的是讲什么,课堂安排解决的是如何讲,明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对哪些知识重点讲解,对哪些知识一笔带过,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 课上――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前备好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但是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多样、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特点,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知识传授、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保留能力、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测评指标上都位居前列。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分析现实中的案例,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贴近实战的最有效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管理学原理的很多章节都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如在学完目标管理一节后,我准备了一个公司目标管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公司的目标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目标管理会有更深的理解。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案例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课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这时的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多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是指学生成为“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教师作为一名“学生”听课。角色互换是自学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比如对于管理学原理中“沟通的障碍及解决方法”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讲,因为沟通是任何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沟通中遇到的障碍都会有一定的体会。实践证明,对这一问题采取学生讲解的方法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沟通的障碍,非常生动。当然采用角色互换,教师应该提前告诉学生需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做准备,可以指定一个学生,也可以采取团队的方式准备。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对讲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补充。

3.辩论式

辩论式是指对教学内容中有争议的观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我们常说“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学生会清楚所应持有的正确观点。即使我们最终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通过辩论也锻炼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比如在管理学原理中针对企业家是应该更注重企业效益还是社会责任,学生们持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什么才是正确的观点。

4.课前演讲

可以在讲课前,拿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比如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讲一些与管理有关的演讲,可以是管理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企业管理案例或管理者的故事,还可以介绍管理学方面的书籍等。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学生讲企业案例的比较多,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了解了很多企业的管理案例,并且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意识到管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学习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三 课后――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师的教学热情会提高,学生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疏远冷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非常痛苦,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

在大学校园里,就本科生而言,学生和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比较紧密,和任课教师一般比较疏远。因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任课老师都是上课来、下课走,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少。这种情况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总有一种陌生感,教师可能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学生更不会对任课教师敞开心扉。在对当前师生关系的总体评价上,有 68.3% 的学生认为和老师的关系一般,19.8% 的学生认为和老师的关系淡漠。

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在课后多关心学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可以说课堂之外,师生之间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其相互沟通和了解,也就越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尽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但目前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交流渠道和平台,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教师可以采用邮件、微博、微信等方式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特别希望有人可以给他们提供指导。而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育质量观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2(6):61~65

[2]杨桂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0(11):72~74

[3]王胜霞.浅谈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才智,2010(23):265

上一篇:新视角下的档案整理认识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