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破除垄断仍是焦点

时间:2022-08-28 08:11:28

国企改革:破除垄断仍是焦点

布局调整: 破除垄断仍是焦点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把“调整重组”看成是2006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

这之中,垄断行业改革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从国资委获悉的最新数据足以说明问题: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承担着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周转量约占全国的8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研究员表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埋伏着“两条线”――垄断性和竞争性行业的结构调整。其中,颇具争议的垄断性行业改革在2006年国企改革中“有看头”,同时也将持续是今后改革的看点。

推动垄断性行业改革,四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首先要严格实行政企分开,这是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基础;其次是放宽准入,这是切入点。再有是引入竞争,包括行业外竞争,比如铁路可以与公路、航空、海运等竞争,这是内在机制;另外就是依法监管,这是垄断行业改革的保障。

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人们所熟知的“非公经济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和领域。

对于铁路改革而言,形象地说:以车轮子为界,车轮子以上是竞争 (当然个别的军运行业不能竞争),车轮子以下那个轨道是垄断,铁路网要国家来建;但是现在车轮子以上还没有实现竞争,到了将来铁道部就只是一个监管机构。总之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中国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看点。

股权激励最“热门”,产权改革最“悠久”

在2006年国企自身制度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股权激励。

2006年年初,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除了针对改制中的主要问题健全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外,新增了大型国企领导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份的内容,从而拉开了本年度国企改革的大幕。虽然意见要求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层增资持股“严格控制”,但是这在事实上解除了此前对大型国有企业经营层持股的禁令。国资委对此的解释为:“禁”主要指涉国有资产存量,而“解禁”则是对国有资产增量而言。

即便仅开了一个“小口子”,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发出了类似“等了六七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的感慨。

彭建国用“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评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他认为,实行股权激励本质上是要促进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办法》无疑将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他也坦承,这项制度非常“敏感”,操作难度大,对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要求较高。推行这种激励方式,需同步推进上市公司各方面改革。

如果说股权激励是2006年最“热门”的话题,那么,产权创新可以说是国企改革中最“悠久”的一个方面。总的说,我国国企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先小型后大中型。经过这几年各地政府的艰苦推进,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目前,中小企业改制面总体上达到80%―90%,许多地方中小企业已经改制完毕。因此,“十一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下一步企业改革主要是推进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在彭建国看来,2006年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创新”态势可谓“不断推进”。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方向,不是简单的出售、改制,更不是MBO,而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

预算: 下一块“难啃的骨头”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仍将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加快建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两个有效手段,彭建国作如是表述。

国企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消息,自2006年初就已得到证实。但方案由谁来定、红利怎么分,等等,都是待解的难题。

据了解,国企如何向国家分红,国际上几乎没有现成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预算可能是国企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制度创新。众所周知,分红是“最难啃的骨头”,虽然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始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但总体看,经营预算必将是国企改革下一步的难点所在。彭建国说,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现形式,就要对国有资本的收益内容、收缴范围、收缴方法、收益预算、收益清算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摘自2006年第50期《望新闻周刊》记者苗俊杰、王玉娟)

上一篇:论科学消费 下一篇:国企分红:垄断利润开始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