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对外贸易的特殊性与前景透析

时间:2022-08-28 08:05:43

图书对外贸易的特殊性与前景透析

说到图书对外贸易,1991年以前还被国家外经贸部编在非贸易行列,不作为正式商品对待。那时叫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把它同旅游、版权、点子,设计方案等归为一类。到1992年才把图书出口视为正式商品贸易。

比起任何其它出口商品,图书具有它极为显著的特殊性。

首先是明码标价,这是其它商品所不具有的,而且定价的标准是按照国家出版规定执行的。因此,出口的价格都是以图书定价为基础进行洽谈的。第二,是种类繁多,代谢速度惊人。每年我国有10万多种图书出版。

平均每天约有270种新书面市,这就需要业务人员不断地把新出版的图书介绍给海外客户。第三,海外中文图书市场有限,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大都局限在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或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从世界范围来讲,大部分在东南亚地区,而且都属小本经营。这就决定了图书对外贸易发货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发货地区分散。每批发货量小,有时一次发货只有几十美元,十几美元。而且是常年累月连续不断地发货。可称之为长线滚动型贸易,属密集服务型劳动。它需要业务人员既要非常细心,又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第四,有很多的不便和困难:(1)由于客户订购图书的品种多、数量少,给进货工作造成不便。出版社希望每种书进货要形成一个包装,至少也得在10本以上。如数量太少,出版社发行科的人员就不太愿意提供服务,有时根本就不理你。因此,这就需要负责进货的业务人员打通和每一家出版社发行科的私人关系。否则,就要直接到书店去配买书,那样会降低出口利润。(2)发运频繁,报关麻烦。每周至少要发3-4次货,每次发30-50包书,分别发给几十个客户,那么每户也就是3-5包书。但是每发一个客户,就必须向海关申请报关一次,给报关员和海关人员都带来较繁重的劳动。一年下来,一般要填写上千份报关单。可出口总量还不如普通外贸企业一次的出口量。(3)退税繁琐,困难。出口退税政策是1994年开始实行的。经过几次调整,目前操作程序比较严谨了。这使图书出口退税却变得非常困难。出口退税需要五单齐全:出口发票,出口核销单,银行结汇水单,生产企业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前三单比较容易,后两单就比较困难了。除非一次性从一个出版单位进货量比较大,否则出版社认为不值得开增值税发票,就更不用说让出版社人跑税务局去开专用缴款书了。另外,大约有20%-30%的书是从书店购进的。按规定,从流通领域进货出口不予退税。第五,经营规模小,结算周期长,占压资金大,利润率较高,稳定性强。一般情况下,海外书商收到货后3-6个月付款,如果一年出口额在20万美元的话,那么长期在途占压资金量约达50-60万元人民币。一般图书出口业务的毛利率都在20%以上,直销到大学,图书馆及科研单位的利率更高。图书出口贸易,只要坚持做上几年,形成一定规模(小规模,年出口20万美元)就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会有大起大浮式的快速增长或下跌。用俗话说干图书出口不会饿死,但也发了不了大财,只要大家尽心去做,就会逐年稳步增长。图书对外贸易将来的前景如何?

除图书本身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外,重要的还是要看海外中文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及走向。现今,海外中文图书市场的格局早已形成,从地域上看,分为东南亚市场(这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图书市场)、日本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澳洲市场。从专业销售上讲,分为同业批发客户和邮购零售客户两大类。前者指海外经销中文图书的批发商和书商,后者指图书馆,大学,研究单位及个人等直接使用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批准成立了30多家具有图书进出口权的外贸企业,经过几年的运营,大都在海外找准并建立了自己长期业务客户关系。也就是说各自占据了自己的海外市场(当然如果服务不好也会丢掉自己的市场)。换句话讲,就是海外的中文图书市场已基本被我国这些图书贸易(进出口)公司分割完毕(还有一部分只做港台图书的书商没有包括在内)。而且近年来,这些公司对海外市场的相互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有些新批准的图书外贸公司在图书贸易上找不到自己的海外客户,出现了能否生存的基本问题。所以从宏观角度上讲,近一段时间,国家不应再新批图书进出口企业。

近些年来,海外中文图书市场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新加坡,马来西亚推行使用简化字和马来西亚把华语作为学校必修课。这对于我国图书及文化向东南亚出口的迅速增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日益提高,再加上我国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大市场,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大学等开始研究中国,不少国家的大学开设中文课,甚至有的大学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必修课)来设。来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大幅度增加。第三,这些年来,我国有大量居民、留学生移民到海外,开始逐渐改变海外文化市场的需求结构。特别是中文图书市场。他们需要简体字图书。他们需要我国语言文字图书、历史图书、民俗图书去教育和影响下一代。由于他们的根在中国,中国人的乡土观念,落叶归根的观念,使得他们在不断地注视了解家乡。有很多人在海外立足之后,回过头来与家乡人连手做生意。这些都预示着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在改变,在逐渐扩大。

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具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性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步入市场经济以后才出现的。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只有国际书店一家向海外出口(发送)图书报刊。多数属赠送性质,叫“支援世界革命”。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图书文化处于消极抵制态度。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改善和世界各国的关系,并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诸多的图书对外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也就应运而生。我国出版的图书报刊不再是无偿赠送,而开始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交易。中国开始崛起,从经济到各个领域迅猛发展。全世界开始注视中国。要了解中国,要研究中国人、要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商人要与中国做生意,政治家要与中国打交道,交朋友,要打入中国的大市场。因此,海外的中文图书,报刊,生意也开始红火,书刊贸易的竞争也就开始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都采取传统的习惯作法,即图书外贸公司将收集到的出版社的预订目录根据海外客户的大致需求汇集成册,用航邮寄给客户,客户根据所提供的书目选择订购图书。将订购单寄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根据订购单向出版社订购图书,或去书店配购已出版的图书。整个操作程序运作起来时间比较长。配书率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50%-60%。图书外贸公司成立的多了,都想做生意,就开始出现竞抢客户的现象。对海外书商也就提供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贸易伙伴的机会和可能性。除了服务质量以外,最初的竞争交点在价格。由于我国的图书全都标有定价,所以对外销售的价格,折扣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各图书外贸公司间的商业机密和相互争夺客户的手段。海外有些书商就利用我们这一弱点占去了很多便宜。国家看到了这种无序的竞争,各大图书外贸公司也认为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于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支持下,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图书出口工作委员会。作为一个民间的行会组织实行自我调节和约束,经过协商讨论,作出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统一限定图书出口价格的规定。在这之后,我国的图书出口贸易才逐渐走上真正凭信誉,凭服务质量,凭工作效率的平等竞争时代。海外图书馆,大学等长期稳定的购书客户面对中国众多的图书外贸企业提出,先收到谁的新书征订单,并来书速度快,服务周到,就向谁订货。因此,很多公司开始采用传真甚至国际联网技术来向海外客户传送新书信息。目前,海外的书商已不满足传统的订购图书方法。为满足读者要尽快见到书的要求,有些书商每2-3个月就到中国来一次,亲自到图书批发市场选购最新出版的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发运出去。使用这种方法,从客商选好书到发运到海外与读者见面,大约只有15-20天的时间(指东南亚地区),比传统操作要快捷并准确得多。那么,作为出版外贸工作者就应立即改进自己原有的作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海外图书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小议做好思想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下一篇:进口政策的缺失及完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