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为中国成功申奥作出杰出贡献

时间:2022-08-27 10:19:18

何振梁:为中国成功申奥作出杰出贡献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北京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这一刻,无数中国人泪流满面。而促成这一伟大成果的人,正是何振梁。何振梁曾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见证人……

精通法语,成翻译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在无锡运河边吴桥田屠里,父亲是浙江上虞人,母亲是无锡前洲人。1938年何家搬到上海法租界,他转到离家近的中法学校就读。好学的何振梁在中法学校上初级班时,曾跳过3次班,在中法学校7年的学习为他日后的法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后,他经过继续深造又精通了英语等多国语言。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由于大量外事活动需要翻译,到上海选调外语干部,何振梁被相中。就这样,他从上海到了北京。

由于何振梁年轻时学习并精通法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主要领导人接见法语系外国代表团时,多数由何振梁做翻译。他也为、、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做翻译。其中有一次,在1956年接见外宾前问何振梁叫什么名字,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高兴地说,“振作精神,很好。”

“阴差阳错”走上体育之路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体育事业的何振梁,最初对于组织安排他到国家体委工作,“很不情愿”。多年之后,何振梁用“阴差阳错”来形容自己走上体育之路的原因。

1952年7月的一天,何振梁临时接到出国通知,要他作为翻译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在此之前,他还不知“奥林匹克”为何物。当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三年,由于国际奥委会内部阻挠,一部分委员拒绝邀请中国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经过艰难斗争,直到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午,中国才收到参加奥运会的邀请。根据总理“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的指示,一个由团中央书记荣高棠担任团长的40人体育代表团,连夜赶往芬兰。由于时间仓促,大部分运动员都未赶上比赛,只有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100米仰泳预赛,可惜遭到淘汰。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当时的何振梁未曾料想,此次芬兰之行竟成为后来他一生结缘体育事业的开始。

1955年,何振梁被当时主持体育工作的副总理亲自“点将”从二机部调入国家体委。这个消息让何振梁十分沮丧:“让我到一个只有蹦啊跳啊的部门,我的确不太愿意。那时我刚入党不久,讲服从组织命令,我不得不勉强地来到国家体委。”就这样,何振梁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申奥心痛落泪

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当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城。作为北京申奥常务副主席的何振梁,镇定地检查了带去申办会场的文件,尤其是那份最重要的陈述报告,然后乘车向会场驶去。所有的陈述结束后,无记名投票开始了。

这次申办过程中,何振梁以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特殊身份,频繁地与各国奥委会委员接触,超负荷地运转着。在3个年头里,他多次出访,累计飞行路程超过64.6万公里。最紧张的时候,他连续作战,三天之内竟两次迈出国门,这对于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何振梁来说,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已是超负荷运转了。在宣布结果前,他的夫人梁丽娟怕他犯病,让他带上防止心脏发病的药。

令人心痛的是,这次申办结果是悉尼以两票的优势获得主办权。所有人都记得那个酸楚的场面:当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是悉尼而不是北京时,何振梁迈着沉重的步履,挤出一丝笑容,第一个走上前与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握手祝贺。何振梁的心里在流血,但他没有流泪,中国人赢得起也输得起。

当晚,何振梁和夫人梁丽娟从会场返回饭店后,许多朋友打来电话向他们表示慰问。何振梁总是压抑着伤感镇静地交谈。夜深了,又一次响起电话铃声,是在北京的女儿打来的:“爸爸,我看了电视,您别太难过了,要保重身体,我爱你们。”何振梁放下电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何振梁的儿子何阳回忆说:1993年以前,我从来没看到父亲哭过,即使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蒙特卡洛城申奥失败后,父亲是过了两天随专机回来的。那段时间他说话特别的少,整天沉默着。

第二次申奥成功泪流满面

第二次申奥,何振梁总结第一次的教训,提出了申办时要注意的问题并举了例子:1990年亚运会期间,刚刚参加完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98次全会(投票决定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行)的近60名委员,受中国邀请来北京观摩第11届亚运会。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申办奥运会的考虑,但对这批掌握申办城市命运的委员,并未有意识地开展工作。

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不能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到申办城市访问,为让委员们更多地了解北京,投北京一票,何振梁穿梭于各国委员之间,为北京击鼓呐喊。在表决前的半年时间内,在北京奥申委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从2001年2月以来的5个多月里,何振梁有69天都在国外或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多个国家与地区。由于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何振梁是送交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的英法文审定者之一。为了使北京的申办报告更为出色,他以自己精通英、法语言的优势字斟句酌。申办报告完成了,他却因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

2001年7月13日,担任陈述司仪的何振梁以动情的词句、漂亮的法语、优雅的风度为北京申奥陈述画上了一个精彩圆满的句号,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由衷的掌声。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严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最后归属是“北京”时,年过七旬的何振梁先生流泪了,“北京”二字虽然短暂,但凝聚了多少代、多少人的梦想与脚踏实地的努力,那一刻整个中国变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你会被历史推到主要的位置上。当事情过去,你应该懂得离开这个中心位置,退到舞台的边缘,甚至离开舞台。”申奥成功后,何振梁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曾为中国冠军颁奖

虽然淡出大众的视野,但何振梁却在奥运会上多次露面,并曾为中国冠军颁奖。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7月30日,中国游泳队员林莉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夺得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颁奖嘉宾是何振梁。给林莉戴上金牌后,何振梁转过身笑着对林莉的教练说:“张雄同志,感谢你培养了林莉,她是第一位既夺奥运会金牌又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

何振梁和中国飞人刘翔不但是忘年交,而且是2004年奥运会为刘翔颁奖的人。而刘翔还记得那次颁奖,自己没有流泪,但何老却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2015年1月4日下午3时50分,何振梁因病去世,享年86岁。北京冬奥申委对他的去世深表哀悼,同时赞扬他是北京申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功勋。据与何振梁共事多年的中国奥委会原秘书长魏纪中回忆,何振梁的肾病已经持续了两年,最近两年他几乎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2013年底,魏纪中曾经去医院探望过何老,“他当时整个人神志不清,处于半昏迷状态,是完全没办法跟人对话的,所以我们并没有交谈,但他能感觉到我去看他。”

何振梁去世后,国际奥委会随即发表声明,表达“巨大的悲伤”,并降半旗3天向这位伟大的奥林匹克人致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何振梁帮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了解他的国家、中国人民和(其)杰出的文化。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它最热忱的大使之一。”

(摘自《紫光阁》2015年第5期,《现代快报》2015年1月5日》

上一篇:复活节岛的崩溃 下一篇:95后女孩成为上亿人的“技能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