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探微

时间:2022-08-27 07:46:00

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探微

摘要: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逐渐从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形式。然而,无论教育和社会生产是否脱离,人们都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和方法。“实践教学”作为术语从20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和使用。我国传统教育中,蕴涵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出现了练习、实验、实习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育;实践教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133-03

教育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但原始的教育只能依附于“母体”之中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即“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逐渐从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形式。然而,无论教育和社会生产是否脱离,人们都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实践教学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研究和学习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提法和定义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正如蔡则祥等人认为:“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才被频繁使用的概念。最初的提法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后来被进一步简化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散见于各种学术杂志中,如《认真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中国高等教育》,李晓钟,1982年),《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容忽视》(《黑龙江高教研究》,王克明,1983年),当时使用的术语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具有中专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较早地出现了“实践教学”提法(《中国高等教育》,1983年)。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开始明确使用“实践教学”一词,标志着“实践教学”作为术语被使用。随后,《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的作用,2007年教育部1号文、2号文,更进一步强调和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2号文,全文共6款20条,其中4款7条提及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的意义、要求、方法、管理等各个方面。

“实践教学”在教育界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却存在不同的定义,其中“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相对深刻和完整,它界定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区别,又说明了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活动的目的。

一般地说,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学科技能竞赛等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

二、实践教学思想

传统教育中许多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实践教学的特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习”,除了通常所说的复习,还包括练习、实习的意思,即孔子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墨子提出“三表法”,其中“有用之者”主张在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性,通过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来评价人的行为,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而实际上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这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荀况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强调行是学习的最高阶段,认为由学、思而得的知识还带有假设的性质,其可靠性只有通过行为方能得到验证。

王廷相认为“真知”来自实践,真知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历”获得,主张“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王国维认为叔本华哲学的出发点在直观而不在概念,所以他主张“真正之新知识,必不可不由直观之知识,即经验之知识中得之”,认为通过感知获得的知识是“最确实之知识”,于是说“故观察实物与诵读,其间之差别,不可以道里计。一切真理唯存于具体的物中,与黄金之唯存于矿石中无异,其难只在搜寻之”。

陶行知受到杜威的影响,尤其关注经验的价值,认为“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的”。

三、实践教学方法

教育最初的方法为言传身教,“身教是做出示范动作,以供模仿;言传是说明是否要领,以传经验”,此后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实习、试讲等。

(一)练习

俗语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阐明了练习的重要性。

《学记》强调学习要多采用练习的方法,如学诗歌须多诵读吟唱,学乐则须多操琴拨弦,学礼则多按规矩去做。

《中庸》提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强调通过练习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和坚强,强调练习的作用。

颜元在漳南书院的六斋强调“习行”方法,主张在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只有这样,学得的知识才真正有用。

(二)实验

春秋战国时,我国已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和“观像制器”的经验,这是观察实验的方法。

墨家在研究方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都重视实验,做了大量实验记录,如“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内也”(解释小孔成像),“掣,长重者下,短轻者上”(解释杠杆原理)。

北宋的医学教具“针灸铜人”是实验教学的代表。医学家王惟一组织校订针灸学著作,完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仁宗认为还应该配备实验道具,下令医官院“创铸铜人为式”,制成雕有五脏六腑和骨骼的铜人。“针灸铜人”不仅应用于针灸学,同时也可用于解剖教学。

康有为认为学习中必须有实验,提出大学院舍不能统一并置一地,应该是“农学设于野,商学设于市肆,渔学设于水滨,政学设于官府等等”,目的在于方便学校开展实验。

(三)实作(劳动)

实作是最初的教学形式。由于劳动具有德育和体育的意义,也是教育的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

墨家私学教授的内容是农业手工业生产知识、军事器械制造等,与社会物质生产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主张学习就是劳作,劳作就是学习。

颜元在“习斋教条”中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粮、水利等知识,重视劳动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因此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四)实习(实训)

唐朝重视医学教育,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医学校,政府经常派遣医学生外出进行巡回医疗,目的在于帮助减轻人们的病痛,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疗水平。

明朝的监生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后要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或分派

到州、县清理粮田、督修水利等。通过历事,监生可以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经验,因此“称明朝监生历事制度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实不过分”¨引。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军大学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的原则,主张少在课堂上讲授,除演习外还经常派学员到前线参加指挥工作,然后返校学习,这也是一个实习过程。

(五)试教

汉代经学大师的弟子通常成百上千,通常由部分“高足”替代大师进行授课。这些“高足”既是学生也是教师,他们一面向大师学习,一面把所学传授给其他弟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通过筛选成绩优秀者代教师讲学,这样的学生,一边求学,一边教学,集学生和教师身份于一身。

梁武帝时期,国子学的教学除有学官以外,还允许学生开讲,如周弘正15岁时乃于国子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当时国子博士也称其“虽日诸生,实堪师表”。

此外,以体育、军事竞技为代表的技能活动在传统教育中也被广泛运用,传统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四、实践教学的实践领域

(一)道德教育方面

传统教育重文轻理,在内容上强调德行,在方法上强调教授,也强调实践。

孔子提倡“力行近乎仁”,认为人们只要按照道德规范进行实践,就能接近于仁德。

《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学习概括为“学、问、思、辩、行”五个步骤,朱熹称之为“为学之序”,其中的“笃行”就是强调道德要转化为行动。

宋元时期蒙学教育强调道德行为训练。朱熹认为小学的任务是“教以事”,即“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主张儿童要通过行事掌握伦理道德规范,通过“力行”将道德知识付诸道德行为。

王夫之重视力行,认为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意识阶段,还必须转化成实际行动,提出“在学、问、思、辨、行五者中,‘第一不容缓则莫如行”。

颜元注重“习行”和躬行实践,提出“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二)自然科学教育方面

自然科学教育追求实用知识和能力,所以历来强调实践。

出于“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理想和重经验的认识,墨家提倡教授农业工业生产知识、军事器械制造等,强调实践的方法。

汉代的鸿都门学,规定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能,具有强调实践的一面。

黄宗羲开创近代学校设置自然科学的先河,向学生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强调实践的方法。

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打破了两千多年封建教育模式,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引入了化学、机器制造、航海测算等科学技术课程,配置了实验设备,开展实验教学。

陶行知提倡教育联系生活,提出“教学做合一”,强调做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教育内容强调德行修养,方法重视“教授”,但是历代教育家们重视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思想,积累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当今教育的学科门类纷繁复杂,学科内容丰富,技能要求多样,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被日益重视和强调,继承和发扬传统实践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于研究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基于职业教育中“三维目标”英语教学的正当有... 下一篇:高校世界史教学中西比较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