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缕画双凤背

时间:2022-08-27 06:14:49

黄金缕画双凤背

五、鎏金镜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涂金”、“镀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从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早期楚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器物分析,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已出现鎏金工艺,而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陕西茂陵一号随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与炉盖说明汉代的鎏金技术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现有资料中的鎏金铜镜也以汉镜为最早。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枚东汉鎏金神人神兽画像镜(图13),直径14.1厘米,镜背的主题纹饰为放射式排列的神人和神兽,东王公与西王母分坐上下,神人、神兽、狮子、仙鹤、羽人等陪伴左右。主题纹饰是十二方枚铭和十二个半圆。镜缘的纹饰也分内外两圈,外圈是云纹,内圈的纹饰则颇为复杂,有飞翔的龙,驾云车的龙,骑独角兽的仙人,腾云的羽人、青鸟……整幅画面可谓一个神话世界的浓缩。而镜背纹饰的鎏金更为此镜锦上添花,工匠们在大面积鎏金的同时,有意将镜钮和主纹饰外区的十二个半圆空出,好似中国画中的留白,有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同时也起到了色彩对比鲜明的视觉艺术效果。镜缘外圈的云纹只在纹饰部位涂金,被称为“点饰”,颇有“错金”工艺的艺术特征。

铜镜上的鎏金工艺发展到唐代则更上一层楼,经常和其他特种装饰工艺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华美,更艳丽。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银背鎏金鸟兽纹菱花镜(图14),直径6厘米,在镜背镶嵌的银壳上雕刻鸟兽、蔓枝等纹饰,花纹局部透空起伏,在鱼子地纹的衬托下,鸟雀含枝顾盼,狻猊奔驰,颇具动感。再在银背上整体鎏金后,各种金属色泽相互映衬,花纹层次更加鲜明,动感也更加强烈,装饰效果也更加突出。而日本千石唯司收藏的一面银背鎏金龙凤纹菱花镜则更具皇家气派,此镜直径21.2厘米,镜背画面上金龙腾跃,金凤展翅,缠绕的金枝、金叶,还有那犹如金星的鱼子纹,将整个镜背装饰得金光闪耀,熠熠生辉(图15)。

六、贴金、贴很镜

贴金、贴银镜的工艺相同,只是所用材料不同而已。其工艺是以与镜身同等大小的金片或银片嵌在铸出图案的镜背上,再加以捶揲,使金银片凹凸起伏,显现出镜背的浮雕纹样,并经常在金银片上施錾刻,以表现图案细部。这种镜子又被称为金背镜或银背镜,或称金壳、银壳镜。现在见到的最早的贴金镜是河南孟津獐羊村出土的东汉金壳画像镜,从画面观察,此镜纹饰线条比之同类镜纤细,其镜背的金壳可能是预先模制好后,再与铸成的铜镜体嵌合在一起。1954年长沙市黑槽门2号墓出土了一件东汉时期的规矩镜,其镜背也有贴金。

但贴金、银镜主要流行期是唐代,现出土和存世的贴金、贴银镜也以这一时期的为多,其中以贴银镜为主。如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银壳鸟兽缠枝菱花镜、骑猎菱花镜,河南洛阳出土的镜背镶嵌银壳的鸟兽花枝菱花镜等。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了两面唐代贴银瑞兽纹菱花镜,其中一面直径21.5厘米,在隆起的镜背缘内镶嵌有菱花形银片,在银片上捶揲出匍匐的兽钮,主题纹饰是奔走嬉戏于枝蔓之间的瑞兽,外区的菱花形带饰也是精雕细刻出卷曲的花枝,飞翔或伫立于花枝上的瑞鸟(图16)。整个镜背画面动感十足,银色的嵌片也颇为华丽美艳。

各种特殊装饰工艺的综合运用也是唐代制镜工艺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前所述的唐代银背鎏金鸟兽纹、龙风纹菱花镜等就是将贴银与鎏金两种工艺同时运用,将这一件件小巧玲珑的妇女闺房之用品打扮得富丽堂皇。

七、金银平脱镜

唐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继汉代以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其标志就是将以往的各种特殊装饰工艺发扬光大的同时,又借鉴了其他门类如漆器的装饰工艺于铜镜的装饰中,金银平脱镜就是这一时期创新的最精美、最华贵的特种工艺镜。

金银平脱是从漆器工艺中借鉴的技法,系将金银薄片剪刻成图案纹样,贴于器物表面,然后施加多层髹漆,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色漆地上的金银花纹。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面西安唐墓出土的金银平脱四鸾衔绶纹镜(图17),直径22厘米。黑色漆地,圆形镜钮外用银片贴饰一周由荷叶、荷花、花苞组成的图案,以金丝同心结环绕,主题纹饰是四只口衔绶带逆时针飞翔的鸾鸟,用金片刻镂粘贴而成,其间以团花形银片间饰,边缘又环绕一周金丝同心结,金光银辉在黑色漆地的映衬下显得华丽夺目。有的金银平脱镜还在金银片上以錾刻技法表现细节纹理,但不将薄片刻透,称为“毛雕”,更显精致。中国历史博物馆就珍藏有一面“金银平脱飞凤花鸟纹镜”,镜钮周围以八瓣莲花嵌饰,镜体则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金银毛雕的花鸟、飞天等图案。日本正仓院也收藏有极华丽的金银平脱花鸟镜(图18),直径28.5厘米,镜背的禽鸟环绕花丛飞翔,禽鸟大小不同,形态生动,特别是那些以錾刻技法刻出的鸟羽,精细逼真,为我们提供了“黄金镂画双凤背”的实物史料证据。上海博物馆还收藏有两面银平脱镜,其中一面四凤纹委角镜上四只鸾凤的体部均錾刻极细的羽毛,莲花枝叶及花蕊也均有细纹饰,其工艺上的精细程度毫不逊色于上述金银平脱镜,且艺术效果比之更为雅致(图19)。

八、螺钿镜

螺钿也是来自对漆器工艺的借鉴,技法与平脱很相似,惟贴饰的材料不是金银片,而是含珍珠质的薄贝壳,镶嵌时将含珍珠质的一面向外,展现其润洁细腻的华美色泽。洛阳出土的唐代螺钿高士宴乐镜(图20),直径25厘米。钮上有一株枝叶茂盛、花朵盛开的大树,一轮明月高挂,树下蹲一只左顾右盼的猫,树的两侧各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鹦鹉。钮左侧―人弹琵琶,右侧―人手持酒盅,面前一鼎一壶,背后立一女侍,双手捧盒。钮下有仙鹤、水池,池内和池边都有嬉戏的禽鸟。画面的空处有漫飞的花瓣。整个画面以螺钿镂刻人物花鸟,与漆地形成呼应对照,极富形式美感。人物衣纹须发、花鸟纹理羽毛等处施有毛雕,十分精细,显示着工匠的巧妙技艺。1957年在河南陕县后川唐至德元年墓出土的一面唐代“螺钿云龙纹铜镜”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图21)。该镜直径22厘米,镜背只以一条厚螺钿雕成龙纹,借助龙的姿态起伏变化,紧凑地适合在圆形镜体上,简洁生动,气势如虹。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螺钿花卉镜,镜背贴饰得不仅有贝壳螺蚌,还以色彩鲜艳的琥珀贴饰花瓣、花苞,以多种材质表现层层叠叠的花瓣花叶,片片花瓣又区划出深浅层次,瑰丽耀眼,奇艳无比(图22)。

八、嵌珐琅镜

嵌珐琅镜就是镜背上的纹饰采用了掐丝珐琅工艺,这种工艺也称为“景泰蓝”,于明代时由域外传入。嵌珐琅镜目前所见的只有清代镜。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面清宫内府造嵌珐琅缠枝花纹镜(图23),直径22.6厘米。镜背以圆钮为中心通体饰缠枝纹,枝上缀饰五朵不同颜色的花朵,镜钮上还系有黄丝带。纹饰全部采用掐丝珐琅工艺,用银丝勾勒出纹饰轮廓,再以红、蓝、绿、白等多种颜色的珐琅彩嵌入银丝内,然后研磨平齐。嵌珐琅镜在装饰工艺上借鉴了镶嵌、错金银等工艺的技法,但较之色彩更为丰富,艺术效果更为华丽。

美丽的特种工艺镜是青铜镜中的一朵奇葩,因之少而又少,现今,它不仅是各大博物馆重金收藏的对象,在拍卖场上也是倍受欢迎的宠儿。在崇源国际拍卖(澳门)2008年的春拍中,一件东汉鎏金博局纹镜成交价达305,900元人民币的高价,其珍贵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像那些稀缺的金银平脱、螺钿镜,早已寥若晨星,在拍场上已很难寻觅了。

(责编:石晓)

上一篇:清代的德化青花瓷 下一篇:小记 歙县博物馆藏 黄宾虹“设色山水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