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喜歌剧的发展

时间:2022-08-27 03:06:55

浅谈喜歌剧的发展

摘要:喜歌剧产生于18世纪20―30年代,是一种深受新兴市民阶层喜爱的音乐戏剧。它的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以平民为主角,表演形式简单,音乐多采用民族音乐。喜歌剧的发展,给当时的意大利正歌剧和法国大歌剧以沉重的打击,并启发了一些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喜歌剧的定义以及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奥歌唱剧、英国民谣剧各自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自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喜歌剧;发展情况;特征

中图分类号:J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01-01

喜歌剧产生于18世纪20-30年代,是一种深受新兴市民阶层喜爱的音乐戏剧。那么,喜歌剧为什么会深受人们的欢迎呢?一是喜歌剧本身内容取材于社会生活,表演形式轻松活泼,易于被大众接受。二是因为当时的正歌剧内容脱离实际,表演形式落入俗套、日益僵化,不符合新兴市民的口味。

喜歌剧因为在不同的国家产生背景不同,表演形式也不相同。比如: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奥歌唱剧、英国民谣剧。下面我们一一浅谈一下喜歌剧在各国的发展。

一、意大利喜歌剧

首先要提到的是喜歌剧在意大利的发展情况,意大利喜歌剧最初来源于正歌剧的幕间表演,后来发展成独立的剧种。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是佩格莱西的歌剧《女仆作夫人》,它是佩格莱西的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剧。18世纪中叶之后,欧洲感伤主义文学给喜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体现“感伤”,喜歌剧脚本增加了悲伤的因素,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皮契尼创作的《好女孩切基娜》。18世纪末,意大利喜歌剧已普遍流行于整个欧洲,其代表作品是帕伊西埃罗的《塞维尔的理发师》。在此时期作曲家重视重唱与终场的作用,并将其发展成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意大利喜歌剧有以下特征:它保持了喜歌剧轻松幽默的风格,内容多取材于平民的日常生活;音乐富于民族色彩,并且此时期大部分喜歌剧都是在人们熟悉的曲调上配上新的歌词而成的;强调乐队与重唱的作用;并在歌剧中发挥男低音的潜质。

二、法国喜歌剧

法国喜歌剧产生于17世纪末,是流行于巴黎集市上的兼有歌舞、说话的音乐戏剧。谈到法国喜歌剧,不得不提到的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它是由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等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的一场音乐运动。第一部法国喜歌剧是卢梭的《乡村卜者》。卢梭在此剧中把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以深刻印象,因此该剧也被誉为法国喜歌剧的典范之作。

法国喜歌剧在创作和演唱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不采用意大利式的宣叙调,而采用口语对白;曲调简单,体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重视乐队和重唱的作用;采用主导动机手法。

三、德奥歌唱剧

德奥歌唱剧产生于18世纪中叶,取材于民间生活,采用歌唱与说白相结合的形式。德奥歌唱剧的发展也曾遭到贵族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民间曲调与自己的身份不相配,而极力抨击喜歌剧,但也有人支持这种本民族的体裁。最后约瑟夫二世下令在维也纳建立了国家歌唱剧院,从此确立了歌唱剧的地位。第一部德奥歌唱剧是约翰・亚当・希勒的《魔鬼出笼》。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莫扎特的《后宫诱逃》以及后来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等作品的问世,推动了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德国民族歌剧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德奥歌唱剧是在意大利喜歌剧和法国喜歌剧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讲,德奥歌唱剧有以下特征:内容取材于民间生活;语言简单,富于民族特色;曲调采用本民族音调,音乐简单质朴。

四、英国民谣剧

英国民谣剧产生于18世纪,曲调大都以流行曲调为主,并吸收少量咏叹调。第一部英国民谣剧是佩普什创作的《乞丐歌剧》,此剧采用流行民谣填词,并在歌曲中插入说白。18世纪下半叶,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成分有所增加。到18世纪末,几乎全部音乐都是新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托马斯・阿恩的《托马斯与萨利》等。

一般来讲,英国民谣剧有以下特征:内容滑稽,剧本常对英国的社会生活进行讽刺;采用对白和说唱交替的形式,歌曲有时采用现成的民间曲调,有时采用民歌改编的曲调,甚至于新创作的曲调;音乐常采用舞曲音调,如基格舞曲;采用通奏低音伴奏。

喜歌剧是意大利正歌剧处于衰退之时,在欧洲各国出现的一种带有轻松喜剧风格的戏剧。它迎合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以平民百姓为主角,采用本民族语言,曲调也采用民族曲调。喜歌剧的发展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予当时的意大利正歌剧和法国大歌剧以沉重的打击,并且启发了作曲家对正歌剧的改革,喜歌剧的发展还对近代器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艺术与生活 在心点交汇 下一篇:河南省职业学校课外舞蹈活动开展情况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