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歌剧的发展

时间:2022-09-10 02:24:31

浅谈中国歌剧的发展

摘 要 纵观中国歌剧发展的历程,从其萌芽状态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划时代高峰期,不难看出只有在民族音乐上建立起来的歌剧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只有民族性的音乐作品,才为人民所承认和喜爱,才有生命力,才会久演不衰。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民族音乐 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这种形式诞生在歌剧之乡意大利,经过作曲家、歌唱家们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发展和确立了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等曲式组成的新型结构的歌剧模式。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门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开始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进行大胆尝试。经历了萌芽期、探索发展期、里程碑期、高峰期,使其渐渐与西洋歌剧接轨、成熟和完善。

萌芽期,首先是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它有情节、有人物,有专门设计的独唱、齐唱、对唱,以及载歌载舞的场面、纯舞蹈的场面、个人内心独白的场面。为中国新歌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揭开了中国歌剧发展史的第一页。

探索发展期,从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探索期内,则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歌剧正式出现。在体裁方面,有歌舞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从形式上来讲,则有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的改造。人们不断探索西洋歌剧的这种形式如何与中国传统、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如何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1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探索

1925年在北京上演的歌剧《观音》是西洋歌剧的完整形式在中国的最早探索。这部歌剧的演出服装是中国传统戏装式的,但唱腔基本上是按照西洋歌剧的形式来写的,此剧在北京上演后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随后歌剧《秋子》的上演为歌剧在中国取得的轰动的效果。《秋子》的剧本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它的音乐是按照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属于分曲结构的大歌剧类型,全剧无对话,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以及序曲、间奏曲等器乐段落组成。演出阵容之整齐庞大,在抗战期间前所未有。《秋子》的演出成为当时重庆音乐界的大事,此间的评论认为《秋子》接受的是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虽说它尚未消化意大利歌剧传统,但是我们的作曲家却至少成立一个像样的歌剧了。这部歌剧的开创精神和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对当时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2与传统戏曲形式相结合的探索

1936年《岳飞》上演,大胆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管乐器与钢琴的西洋乐器。剧中基本上保留着类似昆曲的舞蹈和唱腔,剧中所采用的形式多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戏曲音乐,容易被人接受。将中国传统戏曲进行改革以探求新歌剧发展的道路,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3关于小歌剧类型的探索

小歌剧这个概念在中国,包括当时的歌曲剧、小调剧、秧歌剧、音乐剧等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能够较为直接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通俗易懂,适宜流传推广。其中《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这些作品在音乐创作上进一步把群众歌曲与西洋歌剧中的经验结合起来,在曲式上采用了重唱、合唱、朗诵唱、前奏曲等,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秧歌剧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像《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等秧歌剧,这些秧歌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分场多,用人物的穿插来表达情的发展。秧歌剧的发展,探索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艺术家们又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歌剧,如《原野》《党的女儿》很受人民喜爱。《原野》这部歌剧曾到美国、法国、荷兰成功演出,震撼了西方舞台,作为我国民族化歌剧第一个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人民传播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歌剧上划时代的杰作。近几年,也成功创作出了一些高质量的歌剧如《山村女教师》《木兰诗篇》《杜十娘》等。这些歌剧既有民族化的艺术又有西洋歌剧的精华。

4结语

总之,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八十年的歌剧艺术,其所走的是一条艰苦创业的崎岖之路,其中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失败和反思。它在不长的历史发展中,始终立足于本民族音乐丰厚的沃土,继承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并适当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在不断调整与当代观众审美心理与需求相契合的取向中,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发展、创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的中国歌剧艺术。歌剧是以戏剧性为主的声乐形态,而主要以戏剧体裁为结合载体,虽是综合性的视听与时空艺术,但声乐在其中发挥了主导的艺术作用。歌剧音乐的创作繁荣,必将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的发展,也会促进歌剧事业的兴旺,我们期待着中国歌剧今后高潮迭起,道路越走越宽广,早日屹立于世界歌剧之林!

参考文献

[1] 朱得九.浅论中国歌剧的唱法[M].歌剧艺术,1995.

[2] 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 《歌剧舞剧资料汇编》[C].音乐艺术,1984.

上一篇:浅析欧式古典风格在现代灯饰设计的运用 下一篇:数字艺术对动漫艺术创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