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山歌剧的振兴与发展

时间:2022-07-17 12:21:56

浅谈客家山歌剧的振兴与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客家山歌剧的文化特质,对客家山歌剧的现状、定位、传承创新等方面进行认识层面的探讨,为客家山歌剧的振兴与发展确立更为理性的认识导向。

关键词:现状;定位;继承创新

客家山歌剧,简称山歌剧,俗称客家戏,是建国后在客家山歌及客家民俗、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剧种,在粤东梅州孕育形成,主要流行于闽、粤、赣等广大客家地区。半个世纪以来,她几度辉煌,几度风霜;几度繁荣,几度低谷。

一、客家山歌剧的现状

客家山歌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客属地区的群众之中。正是由于它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而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但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客家山歌剧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走向兴旺,相反,却一步步走向低谷。在文化转型的今天,戏剧的命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与迷茫,客家山歌剧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危机和困惑。许多山歌剧团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观众锐减,专业剧团市场前景暗淡,专业人才严重流失,剧团萎缩……纵然是个别剧团发展良好,也难掩整个客家山歌剧种的衰退之势,所以,从客家山歌的整体现状来看,振兴和发展这一门优秀艺术迫在眉睫。

二、客家山歌剧振兴与发展的前提是找准定位,突出客家特色

客家山歌剧是一个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新剧种,一直以来为了它定位,一辈辈山歌剧人曾不断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实践。剧作家罗锐曾以“边缘戏曲”给山歌剧定了位,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余其铿和作曲家陈勋华不约而同地认为山歌剧应属“中国民间音乐剧”。戏曲前面加个“边缘”,音乐剧前面加个“中国民间”,就是给客家山歌剧一个“没有定位的定位”。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没有定位的定位”创造性地以“内容决定形式”给剧种定了位,使客家山歌剧用不着背上传统程式的包袱,给她的长远发展留下一个巨大空间,以便保留她极强的可塑性。

虽然客家山歌剧的定位不在她的舞台呈现样式和表演程式,但她的根还是扎在客家山歌和传统戏曲之间,因此,客家山歌剧的剧本题材不能丢失“客家味”,客家山歌剧的音乐必须保留“山歌味”。所以,突出客家地区的鲜明个性和色彩,打造极具客家特色的山歌剧,使之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自立于梨园是振兴和发展客家山歌剧的前提。

三、客家山歌剧振兴与发展的关键是:纵向传承,横向创新

在客家山歌剧体系构成的点点滴滴中,离不开前辈们的不断创新成果的积累,他们当年的创新成果就沉淀为我们今天继承的精华。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继承传统的东西就是继承创新。

纵向传承,横向创新,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传统也正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发展创新。一方面,客家山歌剧剧种的风格特征,在于唱词和音乐唱腔。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美誉,客家山歌自古流行,同时还流传着丰富的民间小调、说唱音乐、庙堂音乐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而且不少人从小哼着山歌长大,常在一起自弹自唱,切磋唱腔和板,能排演一些山歌剧小戏。那么,丰厚的民间艺术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客家山歌剧形成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客家山歌剧成长的肥沃土地、发展的坚实基础。实际上,在发展山歌剧的同时,客家山歌、民间的口头文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客家文化的发展。因此,客家山歌剧要立足传统,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保护性地继承客家山歌等客家本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客家文化传统,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客家山歌剧必须保持与时代同步,甚至走到时代前沿,拿出思想深、形式新,令观众满意的优秀作品。因此,在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尝试着用多元的手段努力表达客家精神、理念,比如,以“客家山歌”为主要元素,抓住梅县山歌、松口山歌、长潭山歌、大鹏山歌等的主旋律,再发展变化,进行歌曲和音乐的创新创作;创新表演方式,吸收新元素融入客家山歌剧中,进一步推动客家山歌剧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总之,客家山歌剧的创新要从传统创作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体现多层次的艺术探索和美的追求,达到雅俗共赏。

四、客家山歌剧振兴与发展的突破点是:回归民间

客家山歌剧回归民间,就是要让它把握好时代脉搏的同时敢于直面农村变革、真实体现农村生活,以此得以在群众生活中重新扎根,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是客家山歌剧振兴与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一方面,客家山歌剧是在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它是为观众而存在的,剧团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艺术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只有这样做,客家山歌剧艺术才能得到真正发展。纵观客家山歌剧的发展史,任何优秀的山歌剧作品的产生,都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如果客家山歌剧团一味追求在各项比赛中拿奖,拿奖后就束之高阁,又或者所演的剧目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戏不能打动观众,失去了观众,客家山歌剧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山歌剧团必须认真研究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大众化剧目,让山歌剧回归民间。

另一方面,客家山歌剧起源于村坊小戏,演出于农村草台、庙会广场,但现在客家山歌剧发展逐步正规化、城市化,脱离了深厚的生活土壤,因此,必须重申客家山歌要回归民间,走大众化的道路。只有走进民间,真正与观众接触,才能赢得广泛的市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剧团要主动寻找市场,特别是缺少文化娱乐生活的农村。总之,回归民间是客家山歌剧发展的需要,使其在人民群众中间增长活力,提高技艺,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

五、振兴和发展山歌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打造精品,走向经典

任何一门艺术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打造精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客家山歌剧虽然是个年轻的剧种,但仍然要向其他剧种一样,要不断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大众欣赏与审美意味的精品剧目,历经岁月的涤荡,使之经典化。

走向经典化是延续艺术生命的一种形式,相比于过去的流行性,它是一种更高级、更纯熟的形式。客家山歌剧在其发展的不同时代无疑都留下了很多的优秀剧目,比如,80年代梅州地区山歌剧团和其他地区山歌剧团创排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长泉情》《月是故乡明》等,近十年来梅州市山歌剧团排演的大型山歌剧《等郎妹》《桃花雨》等这些精品剧目,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提炼,使其艺术表现得以精致,艺术品位得以提升,加工打磨最终得以经典化。对客家山歌剧而言,其中所特有的表演程式和精神品位也要通过经典剧目来承载。那么,打造精品,走向经典,无疑是客家山歌剧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束语:振兴和发展客家山歌剧任重而道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业内人士协同合作,才能谱写客家山歌剧的新篇章。

上一篇:信息社会下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