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时间:2022-08-27 02:11:24

改革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摘要: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我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以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改革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新思路和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词:医学物理实验 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 改革

医学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医学物理实验是进行医学物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医学物理实验不仅是有效地获得学习医学物理知识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医学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学会使用基本仪器并独立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了本门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相关课程实验的学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改革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伴随着我国跨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时代,我国已融入到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激烈竞争的行列。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其根本就是以教育为基础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国家教育部关于“质量工程”如何推进的论述别强调要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实验室的建设,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现在的大学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是造就高科技人才的前提,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实验教学更有其重要意义。

一、我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校现行医学物理实验课的体系一般是按基本实验、称衡实验、验证实验、综合实验的分类法划分,看上去清晰明了,但割裂了学科间的联系,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物理学与临床医学等学科已形成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局面,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与物理学紧密相结合的道路。医学物理实验课要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学科交叉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力多开发一些综合性实验,将科学技术的一些新方法、新概念和新内容反映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旧教材和实验室中的大多数医学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型”实验内容,“研究型”项目太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符。实验课教学形式死板、单一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原因。目前实验课在老师讲解、操作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步骤去做实验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进行机械的学习,其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建立实验装置,最后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培养其创新意识。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中所应掌握的各种能力。因此,成绩考核方式也是医学物理实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基于传统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的的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科学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我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已凸现出它的不适应。尽管我校在课程计划中都明确有实验教学内容,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

现行的实验室多是按某一学科专业乃至某一课程来设立的,其管理方式也大多是按照学科或教研室进行分散、封闭式管理,其结果是:第一,随着学科专业越分越细,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建设越来越多,在实验课程体系的训练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零散重复、脱节和遗漏现象,且以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不能适应跨学科类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更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第二,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封闭管理,不能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共享,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第三,建设投入不能集中使用,实验室水平不高、效益低下,每当采购设备时,各个学科又都纷纷争经费,而数十万元的设备有的在沉睡,有的使用率很低。

2.实验内容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

由于各学科过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学科间实验教学内涵的衔接与联系,没有对实验整体技能采取一种连续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训练,实验项目的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实验内容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结构不完善,功能不突出,作用不明显,学生难以接受到真正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强化训练。

3.对学生的实验考核内容和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学生能力

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特点。大多实验教学考试注重知识记忆型考试,忽略了综合能力的考核,如缺乏针对态度、知识、技能、人际交往合作和责任感的测试。在考核方法上注重一次性实验结果的评定而忽视实验过程的考核等。

二、充分认识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科学实验对教学、科研(特别是对自然科学类)是最有效的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出人才、出成果具有基础性,以至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是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能发挥最佳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教学效果;实验需脑手并用,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提高学生的智能、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实验就是探索就是发现,既能出成果,又对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医学物理实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要彻底改变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方案的整体上策划实验教学的安排,建立实验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这个体系是一个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线,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分层次、多模块的科学系统,是一个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链。这个体系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医学物理学习中能系统地得到这种实践性环节的培养和训练。

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理论教学和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实验教学目的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兼顾,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习理论知识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深化、巩固理论学习。

2.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进行以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实验教学内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化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与措施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注重综合素质

打破原有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满足教学客观规律和医学物理实验素质培养目的的实验体系。新的实验体系大致可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

医学物理基础实验对保证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作用:以“基础实验要精”为原则,对传统的实验项目精选、提高、归并,在保证学生掌握观察现象能力的同时,取消部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通过设计出相当数量的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综合性实验;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学生不是简单地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理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索规律,切实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

2.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实验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在保留对学生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淘汰一些内容陈旧、缺乏技术含量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应用在内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

医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引路人”的作用,不能“统的过多”、“管的过死”。

4.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全面衡量综合素质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定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素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需要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来实践和探索。

完善实验教学学生成绩的考核制度,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简单地看实验结果是否准确,也要看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如果学生有新颖的设计和方法则考分从优,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改变目前用一次实验结果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实验考评体系。

在对学生成绩考核结果的反馈上,应及时给出考核对象的考核结果和实验报告的评语。便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考核教师也有责任协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总之,以上内容仅仅是我们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思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使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社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改革创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

[2]路甬祥.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2005.

[3]张建炜,王光昶,陈涛.医用物理学教学中构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80-1181.

本文系成都医学院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课题(批准号:JG2010002)。

上一篇: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下一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