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读写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原动力

时间:2022-08-27 01:32:50

大型读写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原动力

中学生写作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又叫“被写作”)。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写作之欲,必须彻底打破传统单一的班级作文教学机制,引入读写结合多元评价的作文教学机制。而选修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这种作文机制的创设提供了可能,在选修课中结合文本阅读组织大型读写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原动力。

一.组织大型读写活动的原因

1、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严重低效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从课时安排看,两节作文连堂课,用于定时作文。其低效性表现为,学生面对老师即兴抛下的作文题深感茫然,虽然能挥笔而就,却很难抒写真情实感,多为套作或应景。从教学形式看,或者先导后写,或者边导边写。其低效性表现为,学生周末忙于赶作文,星期一草草交卷,颇有抄袭应付之嫌。从评价方式看,主要是老师批阅,课堂评讲。或者佳作示范,或者优劣对比,目的是为全班同学树立作文标杆。其低效性表现为,优劣对比强烈,榜样愈写愈好,差生越写越差。从写作模式看,学生间周一次大作文,又称为专题写作,多以教材为序列,每周一次练笔,多为课文读后感或生活随笔,主要是自由写作。其低效性表现为,老师疲于批阅,累得苦不堪言,而学生牢骚满腹,且错过了最佳的交流契机。当然,我们不否认沿袭已久的课堂班级作文教学机制所带来的积极效益,特别是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材料选择方面让大多数同学获益匪浅。但其最大的痼弊是作文教学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原初欲望,没有阅读素养的积淀,写作缺乏源头活水,自然丧失真情实感。总之,学生写作缺乏原动力。写作原动力即写作的原初动机。写作原初动机是写作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写作原初动机与其对写作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对美文的阅读有直接关系。出于不同的写作动机,中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态度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喜欢写作,兴趣浓厚,坚持练笔;第二类是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能按写作要求去练笔,但往往有忽冷忽热的表现;第三类是对写作情感淡漠,态度敷衍,苦于“无米下锅”,只好东拼西凑,应付过关;第四类是厌恶写作,对写作头痛,欲罢不能,如重负在身,不得已而为之,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当前,中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主要是第三类和第四类。可见,由于写作原动力的缺乏导致写作教学严重低效。

2、大型读写活动契合作文教学的本质

自古莘莘学子苦苦追寻作文的诀窍,欧阳文忠公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读多写便是作文教学的本质。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在实践中却被老师忽略。老师要么授之以鱼(范文或佳句),要么授之以渔(技巧或模式),要么授之以竿(题目),而偏不愿授之以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便是阅读。而中学作文教学无法逃避的现实是功利性的文章写作,而非真性情的文学写作。写作的实践证明,写作的原动力来源于写作主体一种强烈而又经久不衰的内驱力。所以,师生都舍本逐末,放弃阅读的本质诉求,而追求立竿见影的技巧模式。同时,读写结合缺少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困惑于读什么以及读了之后又适合写什么。而组织大型的读写活动便能破解这一困惑,突破了作文教学的瓶颈。大型读写活动明确了阅读范例以及写作参照,还提供多元的展示平台,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原初写作欲望。

二.大型读写活动的内涵

所谓大型读写活动,乃结合选修课之文本阅读,利用相当长的时间(通常为一个月),以全年级同学为对象,创设班级竞争机制,重点推介一种阅读文体,通过多种读写形式,创造契合中学生心里特点的读写交流平台。其特点表现为:读写结合、规模宏大、课堂开放、交流互动、综合实践、多元评价。

三.大型读写活动的组织

1、组织流程:大型读写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首先,结合选修教材选择一种阅读文体,比如现代诗、古典诗词、散文、文言文等;其次命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作为主题;然后,开设一次大型读写讲座,老师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和参与原创;接着,各班组织师生进行读写心得的互动交流;最后,各班择优在全年级以多种形式公开展示原创作品。

2、活动要素:要素为教师的个性化参与、学生班级间交流、学生读书报告会、学生综合写作实践活动展示、富有创意的活动命名。特别是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原创的写作行为,将写作教学中教师的硬性要求变为一种柔软的师生心灵互动。学生把被动写作变为主动倾诉。比如,可以结合选修课《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阅读教学开展名为“青涩的邂逅”原创诗歌朗诵会;结合选修课《中外散文名篇鉴赏》阅读教学开展名为“野草之旅”原创电视散文大赛,结合选修课《中国古典诗歌欣赏》阅读教学开展名为“遥远的跫音”古诗词原创大赛,结合选修课《唐宋散文家鉴赏》阅读教学开展名为“斑斓的漫溯”大型古文读写活动,结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教学开展名为“触摸人物的光辉”大型人物采写活动等。

“野草之旅”原创电视散文大赛示例:

阅读蓝本:选修Ⅰ《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启动课(合班大课):首先,师生分角色朗读散文名篇选段,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齐读将诵读推向高潮;其次,老师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为题对散文名篇进行个性化解读;再次,老师以《用文字构筑我的闺阁》为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接着,放映老师们原创的电视散文《邻居》;最后,由备课组长宣布本年级“野草之旅”原创电视散文大赛开幕。

班级读写交流:一部分,由多名老师和同学分班交叉交流读写心得;一部分,各班组织读书报告会,将本班的读写心得在互评的基础上择优展示。

电视散文原创和拍摄:组织拍摄小组,学生每人写一篇散文,通过小组交流,各小组确定一篇佳作作为电视散文的脚本,班级通过公映评选出一部作品上交年级评选。

电视散文的评选和展播:各班推举一名导演作为评委会成员,老师制订评选标准但不参与评选,评出等级奖,最后,利用年级统一时间(班会课)展播一等奖作品。

四.大型读写活动的作文效应

写作的原动力主要来自情感、感动和欣赏。大型读写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原动力。

1、情景创设滋养学生潜伏的情愫

浮华的写作凭借材料的拼凑与辞藻的堆砌,而真情的抒发凭籍情感的蓄积与情绪的宣泄。大型读写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在全年级营造一种情感滋生和传递的氛围。特别是启动课老师的激情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青春的热情。情感的倾诉与聆听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以写作其实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人的情感通常被压抑,需要创设情景去激荡。

2、美文阅读唤醒学生心灵的感动

写作是感动的记忆碎片的重组。感动的记忆碎片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的呼唤。传统作文课缺失美文阅读环节,就算在课堂阅读了范文,也带有鲜明的模仿与借鉴的功利性痕迹。不但不利于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而且束缚学生的创造思路。常规课堂的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等阅读任务的驱使,一篇美文往往被解析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文章产生隔膜。而在大型读写活动中,对选修课文的个性化解读,解除了必修课阅读教学的羁绊,实现了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唤醒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我们穿梭于熙攘的欲望,我们奔突在旋转的街道,我们匍匐在堆砌的作业,我们在一次次考试的间隙匆忙小便或打着哈欠。我们不是放牧的马群,但我们似乎在感情的荒原上行走;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只需要,只需要一扇门,用文字拼凑的门,把所有的声音都关在外面,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在完全属于个人的楼阁里,亲近文字,涂抹心情,享受安静的丰富。”

3、新颖的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多元的欣赏

激励性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求。老师的激励性评语以及课堂佳作范读虽然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欣赏,但是欣赏的范围有限,而且欣赏的层次太低,欣赏的方式单调,难以汇聚成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去冲击学生写作的瓶颈。而大型读写活动所创设的展示平台,范围涉及全班、全年级甚至全校。不断汇聚的欣赏眼光必然会激发学生不断写作的欲望。比如电视散文的展播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评价方式集约了个人写作、小组互评、老师鉴赏、社会实践、课堂展示、全校公映等多个层级多种方式。学生创作的热情高涨,写作俨然成了一种自觉表达自我陶醉的盛大节日。

总之,在选修课中将文本阅读与写作体验相结合,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主题式大型读写活动,读写并举,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黄明勇,教师,现居四川成都。

上一篇: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下一篇:浅议文言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