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26 08:50:19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历史课教学面大量广,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中外历史又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在历史知识领域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如何让学生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每个历史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我仅从从事教学十年来的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努力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好历史课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关键

现行新编中学历史课本若不仔细阅读,就会使人感到中外历史知识杂乱、零碎,难以看出历史的发展顺序。但如果仔细阅读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全面地把握各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该时期的社会状况,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了。

如:中国近代史当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民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了五次大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曾掀起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此外,还有一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的改革,即。教师理清这段历史发展的线索后,在讲解时,只要按顺序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清楚这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时期的简况和风貌也就反映出来了。学生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也就有了较系统的掌握。

二、以较生动的讲述和适当的对比来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和记忆,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当中,我特意联系了中国史中讲述的四大发明和郑和下西洋这些有关史实,并特别强调指出,若没有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西传,西班牙人达?伽马、意大利人哥伦布、葡萄牙人麦哲伦是很难出海远航的。同时,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船队规模、人员数目、远航目的等一一对比,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树立起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奋读书的远大理想。

三、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历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之余,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刊物及有关资料。在吸取他人的经验基础上,把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编成顺口溜、快板、谐音短语等,结合历史第二课堂效果显著。

如在讲中国历史第二册中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一节中,大运河的四段常易混记。我就让学生这样记:永济通济江南河,沟江淮连着运河全长四千里,贯穿五河六省过,北涿南杭洛居中,经济交流贡献大。 又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抵抗英军侵略的英雄事迹。按教材内容需一千多字,但是让学生以快板的形式来记忆,仅用80余字就可以概括出来,让学生记得既快又准。即:广州抗英林则徐,厦门退敌邓廷桢。虎门天培洒热血,定海总兵全献身。化成血染吴淞口,众军镇江建功勋。宁波黑水杀敌寇,三元人民显英豪。再如黄海海战军舰、管带等易混,可编为如下歌谣记忆:刘邓林方四管带,定致经济舰同来,一号击中部长舰,二号吉野鱼雷翻,三舰将士全殉国,四号奔逃撞已舰,提督汝昌不受伤,此战胜负谁能哉?

四、语言的魅力无穷的力量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会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习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言,在历史教学中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好的开端,还要注意在讲课过程中的语言。首先历史教师在接触史料的时候,往往会对历史事实做出评判,这种评判就使历史教学的语言带上了感彩。如在讲“火烧圆明园时,大火一直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笼罩着北京的上空,久久不散。面对此景中国人民无比悲痛,而外国的强盗们却感到此景奇伟。这样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这段教师本身真实情感的发泄,使学生受到了正义感、爱国主义的熏陶。又如描述《马关条约》的谈判情形,当时李鸿章卑躬屈膝对伊藤博文说:“台湾,已是阁下的口中之物,何必心急?” 伊藤博文怒目一视,皮笑肉不笑地把嘴一歪说:“肚子饿得很,很不得一口吞下去!”李洪章又是点头,又是拱手。这一段话刻画出侵略者的贪得无厌的面孔和对卖国贼的憎恨,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新编历史教材符合学生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只要我们下功夫研究,确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意识、新观念,体现时代特点,那么历史教学将同其它学科一道,为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一篇: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下一篇: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