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时间:2022-08-26 08:41:26

我国外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贸易大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于是,面对如此恶化的外部环境,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入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外贸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研究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结合我国外贸企业的特点,就如何运用供应链管理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外贸企业 供应链 核心竞争力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中国作为一个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高度外向型的贸易大国深受其害。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不可避免地面临更为严峻外部挑战。主要表现在:

1.总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一些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如美、日、欧,经济滑坡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出口全面放缓。数据显示,在对外贸易方面,2009年1月~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287.4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2009年上半年,钢材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4.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23亿美元;进口铁矿石价值226.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8%。

2.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

尽管字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个主要经济体多次表示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进来一些西方国家却相继出台了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如2月2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不允许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自中国进口禽肉产品的解禁工作,限制了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造成中美禽肉贸易的巨大不平衡。

3.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风险增大

主要表现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大量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亏损严重,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实体实力削弱,出口货款不能及时回笼,企业资金匮乏出口运转不畅。另外,危机下国际经济实体的诚信也经受了考验,受到质疑,使得出口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二、供应链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从企业内部的管理着手,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有学者提出延伸价值链的思想,即通过产业链的向后延伸(如通过产品研发和实业化)和向前延伸(如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或委托人经营企业商品和提供售后服务)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从而扩大利润空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模式,但笔者认为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以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也是值得考虑的。

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的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最大化,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它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其网络上的各个组织、部门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信息共享,是一种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共同之处。供应链中各成员强调在满足其共同目标――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伙伴完成,体现了协调、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供应链成员间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又使得企业的创新成为可能。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提供顾客认可的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强调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以及在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生产资源、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创新。二者都要求有创新,都强调关键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协调、融合。

供应链思想要求充分考虑发挥各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使他们自觉地建立与核心竞争力相融合的自我约束机制,避免恶性竞争,使供应链管理更好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我国外贸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我国大部分的外贸企业都是从充当客户和供货商之间的交易中介人角色开始的,属于纯粹的商,主要从事一些围绕单据处理的与贸易直接相关的操作性环节,承担传统外贸企业的寻找货源、采购、验货、出货等业务。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里面,外贸企业扮演的是投资者、创新者、整合者、信息提供者及综合物流服务提供者和协调者等提供创新价值活动的新角色。他们有调研,有设计,直接与顾客签定采购合同,负责统筹整个生产流程,主要从事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物流等支持性的工作,低附加值的生产任务则外包给合作伙伴来生产。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中的外贸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来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

企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自于创新,而创新来自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外贸企业角色的转变,对外贸企业核心业务的重新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外贸企业的中介人身份,注定他们没有真正的客户,也不拥有真正的产品,只是被动地接受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去寻找货源、采购产品。询盘出样的产品多是生产厂商提供的现成产品。而真正的生产厂商与客户又几乎处于不接触的境地,他们不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难免与客户的需求脱节。在这种模式下,各外贸公司提供的产品如出一辙,没有独特之处,竞争难免激烈。因此外贸企业应该利用自己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直接进行国外市场调研,掌握客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设计出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把生产、物流等低附加值的业务外包给系统中合作成员企业。

2.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和接收信息,并做出及时的反应是决定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在每一笔外贸业务中,从顾客需求的提出到得到满足,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是一段漫长而遥远的过程。因此信息的传递和保真就格外重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生产商、承运人以及提供核心业务的外贸公司本身将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外贸企业利用其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 对成员企业进行优化、协调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传递时间,建立最快捷、最简便的流通渠道,减少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使成员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共同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3.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要求各成员企业和企业内部要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各企业间具有极高的诚信和合作信心,任何一个节点上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转。而成员企业间除了共同满足客户要求这一共同目标外,还有着各自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难免发生冲突,制约着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因此,整个供应链体系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让系统中的各成员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风险与利益的分配作用,正确认识到各企业自身对整个供应链所做的贡献,通过采用价格、补贴、订单等市场激励手段或组织激励、信息激励等其他手段来促进合作伙伴间的亲密合作, 达到整个供应链畅通无阻地高效运转。

四、结论

总之,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成功实施会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外贸企业中,进而促进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其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如果能成功地实施,它对我国外贸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外贸公司作为供应链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应该努力处理好自身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协调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115~122

[2]钟祖昌谭秋梅: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国际经济探索,2007(1):80~84

[3]孙永波:我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港口经济,2002 , (5):34~361

[4]刘永胜李艳红:试论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商业研究,2004(22):52~54

[5]陈亚敏: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科技信息,327~328

[6]肖培耻: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40~42

上一篇:面对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国策... 下一篇:浅谈ERP要素间的关系与实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