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26 07:33:38

中国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近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金融环境发生变迁,在对这种变迁梳理的过程中发现,金融环境的变迁对企业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战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该如何制定财务战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以此为研究视角可以为企业财务战略的理论发展补充新的解释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金融环境;变迁;财务战略;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39-02

一、中国金融环境变迁的背景分析

(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过程的历史回顾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4年。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由财政渠道变为金融渠道,无偿的拨付变为有偿的贷款。金融部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国家实行“拨改贷”以后,试图在资金的使用中引进硬约束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使得此计划泡汤。中国金融部门继续承担起了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角色,此时,制度的变迁成本向金融部门转移。

第二阶段:1994—2003年。国有银行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这一阶段的改革内容是很丰富:确立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将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改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时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国有商业银行从欠发达地区撤出效益不佳的分支机构。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并进行以健全公司治理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四大国有银行均已陆续上市。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轮廓,从维持对经济增长的高成本支持模式,到迫于压力进行经营策略的转变,再到引进产权约束来真正摆脱这种发展模式。

(二)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特点

1.金融制度变革具有强制性。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使得变迁方向总是有利于政府的。在经济改革中,金融改革更加具有政府主导性,其原因就是金融与政府的利益联系更为密切。中国政府的能力、国家对金融的垄断以及国家在金融制度变迁中追求金融控制力效用等,决定了政府在以前和今后的金融制度变迁中起决定性作用。

2.金融制度变迁的渐近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决定了金融体制的改革注定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金融制度变迁一开始就确定了有步骤、分阶段、有局部到整体、有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过渡的目标。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实质性的困难并没有解决,金融制度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3.金融制度变迁具有滞后性。滞后性是指金融制度变迁始终落后于经济制度变迁。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进程看,金融制度变迁一直依赖于经济制度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金融制度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变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低于其他要素和消费品市场。

二、中国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

(一)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国的融资体制的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财政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政府在融资体制中占主导地位,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发挥的作用较小,银行只为企业提供一些临时性、周转性的中短期贷款。

第二阶段是国有银行主导型的融资体制阶段。企业自筹、发行债券以及其他形式融资规模迅速增加,融资渠道产生多元化。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居民成为储蓄主体,银行成为储蓄转变成投资的中介机构。该种融资体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但企业融资基本还是依靠银行。

第三个阶段多元化的融资体制阶段。在金融环境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市场建立并日渐完善,证券市场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在整个融资活动中能起到接连公众投资和企业纽带的作用。

(二)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投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投资行为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以及保持资本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的投资体制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开始起步。投资体制表现出的行政化、指令性以及审批化的色彩非常强。

第二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民间形式的投资主体开始成长并开始壮大。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在整个实体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范围也开始缩减。这对企业的投资体制由计划经济方式导向转变成市场经济方式导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创新与深入阶段。1992年开始中国的投资机制从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投资行为已经走向决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以及流程规范化,政府成为投资宏观调控中的主体。政府将资金主要用于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和市场资源无法达到有效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第四阶段是投资体制改革的系统化新阶段。明确提出企业作为企业投资主体,改革并完善中国企业投资的运行机制,最终达成了“谁进行投资、由谁投资、谁得到好处,谁承担风险,促进市场化”的原则,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有了合法的依据。

(三)金融环境变迁对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影响分析

企业收益分配战略的制定也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为实施扩权让利和利改税政策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开始恢复和实现奖励工资、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制度,到 1983 年,企业开始将报酬与效益联系起来。

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为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随着国家承包条例的颁布,企业的能动性得到提高,并且拉开了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序幕。

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收益分配上的改革制度主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在金融环境变迁的大背景下,企业调整财务战略的对策

(一)企业应当根据金融环境变迁,不断调整投资、多渠道融资,同时重视现金流的管理

对于非核心主业,赢利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业采用调整结构策略,保证核心要素的资源需求。同时,加大新产品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入,从战略高度重视 “软实力”的投资等。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要积极合理运用票据、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掌握金融创新产品,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避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要与经济周期性相协调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任何国家、任何体制下的经济实体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常态经济变化现象,而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客观面对,时刻关注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并据此选择财务战略,尽量减少其对企业发展战略不良影响。总之,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都要与经济周期相结合,并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财务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增加融资,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停产不利的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

(三)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

在企业成长、成熟期,资金相对充裕,企业已拥有核心能力和相当的规模,可以考虑通过并购实现外部发展。在企业衰退期,销售额和利润额已明显下降,企业应考虑如何改制、变革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方向,实现企业蜕变和重生,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用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 Cukiennan,A.,NeyaPti,B.,1992.Measuring the independence of central banks and its facts on Policy outcomes.The Word BankEconomic Review6,353-3987.

[2] Stulz,ReneM.2005,The Limit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joumal of Finance,V61LX,No.4,1595-1638.

[3] 高兰根,王晓中.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逻辑与困境[J].金融研究,2006,(6):170-179.

[4] 杨和茂.浅论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选择[J].财经界,2011,(3):199-200.

[5] 叶渊斌.金融危机后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与完善研究[J].企业研究,2012,(9):105-107.

[6] 徐军辉.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制度变迁:温州民间金融改革[J].贵州社会科学,2013,(1):69-75.

上一篇:对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财务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探...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