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6 02:29:09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学生不仅需要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更需要一个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他们希望教师充满智慧、心地善良、品德高尚,还能帮助自己解决难题,指导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做人。然而,现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职业怠倦”的影响,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教育学生方法粗暴,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教学基本功 博览群书 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是母语教育,是根植于上下五千年人类文化土壤中的结晶,它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综合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寒假,有幸读了《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一书,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对自身专业素养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谈几点看法,以资同仁商榷。

一、练好自身教学基本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前提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学基本功属于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应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用教书来丰满生活,用写作来发展自我,以夯实自身教学基本功。我根据自身特点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参加了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积极参加粉笔字、朗读、演讲、下水文、课件制作等比赛,以促使自己基本功的提高。首先,我从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入手,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其次,我苦练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练就了标准的普通话;再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写出有质量的论文、案例、随笔,利用自己独有的教学资源,发现自己或别人身边的问题,并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我还经常打磨“五会”,即会看:看课看出门道;会写:写出规范的教学设计和评课结果;会说:说出教学中设计意图,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会思:指导学生思维;会教: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

二、博览群书,夯实文化底蕴,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为人师之底蕴不足,则育人之大才无望。”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使我深刻感悟到了:自身素养提高的关键――多读书。读书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教师的角色更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职业。语文教师应该养成“常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爱好,不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要与校本研修紧密融合,立足校本,得益读书,成长课堂,最终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博览群书、不耻下问,不但要善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不断加深知识的深度,还要及时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建立广泛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语文教师的阅读精了、阅读面广了,他们才能夯实文化底蕴,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锤炼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秘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创造、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如果说文化知识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与起点,那么教学能力就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与超越。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语文教学活动分不开,是教师在一定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逐渐获得并发展的。我经常通过教师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我的战友》《三味书屋》《粜米》《少年闰土》《拔苗助长》《苦柚》等有代表性的文本,借鉴名师和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下功夫,巧妙引导学生顺利掌握了语文知识。具体做法:我结合学生实际,先在备课组与教师一起,吃透教材,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精心考虑采用与文本相吻合的教学策略,然后通过试教、组内相互点评,彼此达成共识。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讲授结束时,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把课文中的主人公用第一人称来称呼,请求学生的帮助,进行师生对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师: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和儿子一同赶到田头,眼前的情景使“我”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生:因为你们全家人没粮食了。你忙得精疲力竭,却颗粒无收,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师: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可“我”不明白,禾苗明明是长高了一大截,怎么会枯死呢?

生:老爸,禾苗是被您拔死的。禾苗的根都松动了,有的断了,有的露出了地面,它们无法再吸取水分、养料了,能不死吗?再说还有烈日的曝晒……

师:过去“我”守株待兔,庄稼全完了,你们说“我”想不劳而获,只能是一事无成。而今“我”不辞劳苦地干活,可“劳而无获”,难道“我”又错了吗?

生:老爸,是您又错了。辛勤劳动是对的,但您太性急。您不是在帮助禾苗自己长,而是在强迫禾苗快速长。您没有尊重禾苗的生长的规律,科学种田。

师:你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啊!今后“我”该怎么做呢?

生:你应该勤除草、治虫、施肥……

像这样师生平等对话的课例设计,使学生摆脱了心理上的束缚,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展示。这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让这些设计案例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资源库,何乐而不为呢?

四、反思与交流,深入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其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学反思是思维活动,体现的是态度,更是品质;教学反思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以自身为指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进行反思,能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生命智慧和教育智慧,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追问,促进其专业成长,让语文教师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可以说,是否进行教学反思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品,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的原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进行反思,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只有这样,多研究、多思考、多反思、多沉淀,语文教师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活力,演绎出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何晓.享受职业幸福实现专业成长[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6).

[2]朱仁宝.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赵雪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8).

[4]彭.网络教研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小学教学研究,2008(7).

上一篇:新时期中职学生思想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班主任合作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