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看群众文化赛事的数字化处理思路

时间:2022-08-26 01:06:08

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看群众文化赛事的数字化处理思路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可以说,这对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本文中,将以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建设国家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案例,浅析数字化手段对于文化馆传统品牌活动的支撑,希望供业界、学界共同探讨。

一、“场馆服务”的局限性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随后,各级“三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阵地保障。根据文化部2015年对全国文化馆第四次评估定级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上等级文化馆(笔者认为,上等级文化馆可以作为判定文化馆是否具备提供有效“场馆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2550个,其中一级文化馆1152个,二级文化馆675个,三级文化馆723个。这意味着每个地级行政区就有7-8个评上等级的文化馆,从某一层面上来说,表明我国文化馆事业发展迅速,但如果考虑到人均资源分配,则还存在十分巨大的缺口。

岳阳市,经济总量位居湖南省第二,地处武汉经济圈和长株潭经济圈之间,位于湘鄂赣交界地带,可以说是华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地市。2015年,全市十家文化馆全部评上等级(其中一级馆3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5个),但即便如此,对于全市562.35万人口来说,辖区内每个文化馆的理论服务人口超过56万人。可见,有限的“场馆服务”不能较好地提供给更多的公众,导致服务受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流动服务”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各级文化馆是一级政府最为重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中心,起着引领公共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文化馆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成为文化馆业务的主要方向,使文化馆的“流动服务”深入群众、大受欢迎。

如果说,各类院团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是被动性的文化供给,那么文化馆的品牌活动则因其“政府组织、机构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而具备了较大的主动性,随着大量“流动服务”的开展,对于弥补文化馆“场馆服务”的局限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青少年群体以学业为重,平时较少走进文化馆体验“场馆服务”,以岳阳市“蒲公英奖”青少年才艺大赛的开展为例,该赛事作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文艺赛事,充分利用唯一“少儿艺术政府奖”的优势,以公益性文艺赛事作为引领,深入基层青少年群体,服务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较好效果。这就充分体现了文化馆“流动服务”主动参与、主动服务的特点。

三、“数字服务”的便捷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无法避之的重要话题。2015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遴选首批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单位,迈出了文化馆数字化的国家步伐。国家首批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共10家,其中省级2家,地市级5家,区县级3家,岳阳市群众艺术馆有幸进入我国首批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行列。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充分考虑到了“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的结合,并不断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支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培训的开展。这其中,“数字服务”的便捷性在其中凸显出来,对于拓宽文化馆的工作思路,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岳阳市举办第十一届“蒲公英奖”青少年才艺大赛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品牌活动进行支撑,效果显著。

四、“蒲公英奖”的岳阳经验

以笔者曾于2015年组织的岳阳市第十谩捌压英奖”为例,大赛组委会首次在全市共建有10个分赛区(其中1个市直赛区,9个县市区赛区)活动从当年3月启动,一直持续到7月分赛区初赛、8月完成市级赛事,时间跨度达半年之久,虽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效果,但其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的多方投入不可谓不大。仅以报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选手分组这项工作而言,由于大赛组委会下放报名权限到各分赛区,各分赛区光是收集报名表、汇总报名信息、报送选手组别等工作就要前后花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各分赛区的信息报送到组委会后,又要再次经过筛选、审核、分组等工作,而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都由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也是对于人才使用的一种浪费。

2017年,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利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机遇,将第十一届“蒲公英奖”的报名工作交给新成立的信息中心承担。信息中心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支撑大赛举办:

一是,建设大赛报名系统。本届大赛由组委会统一建设网络报名系统,并将系统关联到岳阳市群众艺术馆的公众号,选手只需关注该公众号,即可进入大赛报名系统,轻松完成各项报名信息的录入工作,系统还将根据预设的编码规则根据报名信息自动生成报名编码,方便检索分类。选手成功报名后,信息中心即可在后台看到相应的报名信息。如某选手的报名编码为“P110102YY0003”,则其中“P11”代表第十一届“蒲公英奖”,“01”代表第一个分赛区,“02”代表参赛年龄组,“YY”代表音乐类,“0003”代表第三个报名者。当系统赋予每位报名者唯一的编码时,组委会便可根据各种不同的检索方式轻松将众多报名者进行分类(如检索“P1101”可得出01赛区的所有选手,检索“P110102”可得出01赛区02年龄组的所有选手,检索“YY”可得出所有赛区音乐类选手,检索“02YY”可得出音乐类02年龄组的所有选手),这样便能有利于组委会及时收集整理选手信息、合理制定参赛场次,能够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开通网络投票功能。由于报名系统收集了选手的相关信息(含照片),信息中心便能将这些信息制作成网络投票内容,方便选手的亲友、同学为其投票,一则能较好地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增加社会效益;再则通过大赛“报名+投票”相结合的形式大力推广了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公众号,使更多群众能通过关注公众号获得我们推送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三是,录播赛事现场实况。以往的大赛往往是“辛苦备赛几个月,台上表演几分钟,一家老小都来忙,赛后带走一张纸(奖证)”,选手虽然拿回了奖证,但无法客观看到自己在现场的表现,家长们也希望能够事后回味、分享孩子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本届大赛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录播赛事现场实况,并将视频上传到“岳阳市数字文化馆”网络平台,既满足了选手和家长的需求,也利用赛事制作了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

可见,数字化手段的利用对于文化馆开展传统品牌活动的支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场馆服务”中引入“数字服务”、建设“线上”文化馆也是构建新型文化馆的重要举措。不难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提出的“场馆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三者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更重要的是从业者们应认识到“数字服务”的便捷性,将其深度融入到“场馆服务”和“流动服务”中去,利用“数字服务”促进、提升“场馆服务”和“流动服务”水平,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便捷的文化馆行业“互联网+”之路。

上一篇:浅析机电一体化 下一篇:民间地域文化在现代家居空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