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22-08-26 12:09:22

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新课改是目前我国教育的主题,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内化、吸收、反思,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决定教学的成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思路进行检查,盲目地照搬照套公式……针对这种种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1 备课中,在各个板块预设反思的环节

1)在课始,要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是怎样展开的;预设了哪些情节;对新的物理知识概念应该怎样理解;新的物理知识概念在整个物理知识点中所占的比重及教纲的要求。2)练习时,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淆之处,安排判断、纠错、辨析、对比与联系操练。3)小结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所用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又适度精选编制训练习题,拓展所学知识内容,对于教纲要求较高的及高考热门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有效的训练。有了精心的准备,就为打赢漂亮仗作好了铺垫。

2 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高的艺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课堂上实现的,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有效发挥课堂的应有作用。

2.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乐学环境

要想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到课堂上来,调动到所要进行的知识点上来,做好热身准备。轻松的气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轻松愉快;消极的气氛,学生就会感觉到压抑。在课堂上,不仅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力求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得体、和蔼可亲,而且要关爱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包容学生的不足。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问答,错的要及时地给学生指出,分析错因;对的要给予肯定,适当地鼓励和表彰。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用适度恰当的幽默,改变生硬的一成不变的说教,增加课堂活跃气氛,这样学生会以积极的、自信的情感回报教师。这也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动能定律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但它比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范围更广。一次,笔者在推导出动能定律,讲了它的各个物理量的意义,该定律的应用方法后,又讲了一个例题,再找学生做书上的一个习题,结果学生仍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笔者开玩笑说“真是抱着原子弹不会放”,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2.2 运用灵活的教法诱导学生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征和教材内容,巧妙设疑,用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用实验引导或验证,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感觉。运用灵活的教法,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一节时,可以先复习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知识。然后做单摆实验,对摆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几个力,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正功,为什么;小球在摆动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否守恒。引导学生得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小球机械能守恒。再用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及动能定理,师生互动,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通过推导,也加深了学生对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理解。

教材例题中,只要求求出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做的是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向心力是由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此时绳对小球的拉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复习了旧知识。

2.3 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总结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林格伦

重视学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不重视学习过程,只是茫目地记结论、记公式、套公式,那样的知识是死知识。遇到题目时,只茫目地照搬照套公式,这样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即使碰对了,那也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检查反思环节,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找出学生的不足。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及时总结归纳。比如加速度,这是运动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学了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后,学生并不能完全真正理解它。学了牛顿第二定律后,学生才知道加速度是由力产生的,恒定的力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变力产生变化的加速度,并把前面的知识和后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理解加速度。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愉快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真正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才能学得更主动。

2.4 巧妙设疑,加强探究

设疑和探究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设疑和探究要有针对性、思考性。针对教学的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设置适宜的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设疑探究。探究可以用实验,也可以是问题。设疑和探究 不宜过多。但也可以设计几个供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

2)设疑和探究要有逻辑性、科学性。例如,在研究弹簧弹力做功时,可以用“迁移法”,模仿用图象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计算式那样,去研究推导弹簧弹力做功的计算式,实现知识的迁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可以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进行对比;动量定理的应用方法可以和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进行对比;对磁场的理解可以和电场的理解进行对比。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明灯和才富。

3)设疑和探究要有巧妙性。巧妙的设疑和探究能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内因,引导学生注意力,把课堂引向高潮。巧妙设疑和探究能把“要我学习”转化为“我要学习”。

4)设疑和探究要有多样性。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设疑和探究提供了方便,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讨论条件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是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讨论条件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学习该节内容,组内提出并讨论发现的问题,找到共性问题,再指导组与组间讨论共性疑难问题。本节难以理解的共性难点问题是“什么是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及对公式F=?FN中的FN的理解。“相对”应取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中施力物体为参考系,如果让物体滑动起来,它的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并用实验讲解。FN是弹力,它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大小。再将本节的小结投影下来。这样,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

3 注重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不同于上课,上课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课后辅导面对的是少数或个别学生。而这少数或个别学生,正是善于钻研学习的尖子学生或上课中学习时有问题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分层教学的需要,它能有效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错误点、疑难点和知识中的盲点,同时也积累丰富了教学经验。课后辅导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情感交流不同于上课时的情感交流,是一种近距离的交流,更能拉近两颗心灵,加深师生感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走进幼儿阅读 下一篇:立足农村小学课堂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用好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