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26 04:38:22

高职《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现代通信原理》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学改革的体会,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通信原理;高职;教学改革

《现代通信原理》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及电子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包括《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程控交换技术》等,所以该课程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独招生的考生和统招的文科生,普遍理论基础薄弱,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有很大的难度。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1.1 精选授课教材

教材是授课的根本,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优先选择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选择了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的规划教材、陶亚雄主编的《现代通信原理(第3版)》。该教材知识系统全面,内容编排精炼,安排合理,更注重实用性和技能性,符合需求。此外,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指定了一些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如樊昌信编著的《通信原理》、清华大学曹志刚编著的《现代通信原理》等。

1.2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开设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既要减少各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也要防止各课程间存在的盲区;(2)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相关内容,逐步弱化模拟通信内容;(3)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能保证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4)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预备知识,对该课程学习中所要用到的预备知识如高等数学等,均提前与基础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过深入交流且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

根据上述原则,在教学内容选取了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调制与传输、数字频带调制、信道复用和编码技术等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对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3 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点多、数学推导复杂、公式较多等特点,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按部就班通过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常规的板书来进行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手段上我们进行了改革:(1)选取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授课方式,对于较抽象的、复杂的内容尽量进行多媒体播放,如AM调制波形、信道复用等可以采用Flas的形式进行演示,便于学生理解,这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较重要的结论等内容可以采用板书,做到重难点突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较好;(2)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启发性更强,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3)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设置思考点,适当设置讨论点,将其嵌入到教学过程,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4)尽量减少过程推导,由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过多的数学推导会使学生乏味,有绝大部分同学听不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减少了一些数学推导过程,更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尽量做到深入简出、有的放矢;(5)引入了联想教学法,所谓联想教学法就是比较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讲解模拟信号调制时,先讲解AM调制,之后的DSB、SSB、VSB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其与AM的区别与联系而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改革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其中实验课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为理论课结束后单独一周的集中实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点。

2.1 选择实验项目

该课程实验课配套的实验箱总共可以开设三十九个实验项目,结合培养方案我们从中选取了AM调制与解调、PCM调制与解调、码型变换、ASK调制与解调等十个实验项目。实验箱的主要任务是选择一些模块并相互连接来实现某一种通信电路,通过示波器观察各个关键节点的波形,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这种形式对于巩固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很有帮助。鉴于高职学生很容易出现只顾连线而不愿意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现象,可对每个实验设置一些诸如绘制波形或回答问题等小任务,引导学生边做边思考,以获得实际效果。

2.2 有效利用仿真软件

Matlab、Multisim等仿真软件是电子和通信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软件,可以对各种模电、数电和通信电路进行实时仿真,以弥补实验箱存在的如实验课题有限、模块化导致不能对电路进行深入了解、不能进行电路设计、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缺乏等诸多不足。

由于学生学过Multisim相关课程,所以本课程的仿真实验主要采用Multisim来实现,包括一阶、二阶有源滤波器以及各种调制解调电路等等。实践证明,对于能力更强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实验课是很受欢迎的。

2.3 开设综合实训项目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介绍后还配套有一周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进行M序列发生器的设计和制作,包括脉冲产生电路、分频电路、31位及32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等电路的设计和电路搭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并分析和排除故障,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同学可酌情安排更高层次的任务,比如用单片机或者VHDL编程实现该任务。课程设计对于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我院《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提高,未来还需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陶亚雄等.现代通信原理(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5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 赵春华等.Multisim9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作者简介:

张丽,女,工学硕士,讲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 下一篇:浅谈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