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班化课堂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

时间:2022-08-26 03:42:23

初中小班化课堂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

【摘要】文章研究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初中数学习题教学小班化课堂有效互动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 习题教学 有效互动 研究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提倡对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透过初中数学习题的小班化课堂,提出一些见解。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透过对“初中小班化课堂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放眼于训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创建和谐、高效的数学习题教学,加快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向:重视课堂教学效果、重视课堂教学设计、重视持续发展、重视课堂教学调控;以“数学习题”的根本为追求,以“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作为核心的目标,寻找一条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课题的提出

由于生源逐渐降低、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提升,初中小班化课堂逐渐盛行。初中小班化课堂不是指班级学生人数相对减少的课堂,而是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利的课堂。可是我们透过对初中小班化数学习题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没有改变,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劳累,学生学得辛苦。这样高耗低效的状态,不但缺乏策略,还构成了教和学之间的阻碍。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互动性原理,积极构成有效互动教学策略体系,用来指引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学习,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小班化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策略”这一课题,试图开辟出一条有关教学有效互动的发展道路。

三、注重过程的评价,建立多维的评价方式

学习要重视结果,也要看重过程。在小班化教学里,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的过程,老师常常要让学生讲讲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学的等等,透过评价来指引或改正学习的过程。数学课堂,老师应当加强学生讲解习题的思路,展现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及时的指导。“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可以加快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评价具备诊断、辨别的功效,并且也具备调节、鼓励的作用,老师应当主要关注后者。

1.老师要走进学生,变成学生的学习设计师、合作者以及引路人。要做到同学生平等,首先,就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学会蹲下来同学生保持一致的高度,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才可以更加用心地去创建更加富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掌握、剖析、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老师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时而蹲着,时而坐到学生中,时而半跪着进行指导,创造出一种和学生“等高”的平等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更加直接地表露出他们的所有,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基本。

2.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通过各种角度进行提问、假设以及陈述,鼓励学生用独立的角度、建设性的态度,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给出科学的怀疑、评价以及争辩,还要在教学过程里让学生勇于向老师说不,向教材说不,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共同分享教学的民主。老师要像阳光一样拥抱学生,给学生带来完全的自由,不是用锤进行打击,而是用水的力量,让鹅卵石更加完美。

3.重视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评价,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层次,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进度有快有慢。对于这一状况,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运用分层要求来体现分层评价,让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让每个学生在各种层次上都可以获取成功的喜悦。

小班采取分组教学尤其要注意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全班学习之间的结合,让这三种方式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相互结合,实现1+1+1>3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才是学生成长的源泉,也是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怎样的策略进行指导并推进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发展的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力充沛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小班化教学是一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成教学优势,让课堂教学体现最好的效益,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变成学习的主人,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面对“有效学习”现象引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2]王鹏飞.精心选题 科学组织 搞好“2+1”课堂互动教学[N].山西党校报.2011.

[3]陈翠华.“教育互动,营造创新学习气氛”的构思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2010.

[4]周志毅.人人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21世纪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目标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

上一篇: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锻炼路径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