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摄影时代的金像奖

时间:2022-08-26 02:45:58

全民摄影时代的金像奖

在数码浪潮的推动下,摄影与影像已深入到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近一两年,当我们外出旅游时会惊讶地发现,专业、准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正在取代卡片机,成为普通游客手中的新宠,全民摄影大潮似乎又要更上一层楼――向着专业的方向进军。

摄影队伍越来越壮大,摄影水平越来越高,摄影对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入……处于全民摄影时代下的金像奖,其受关注程度之高,参与范围之广,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参见第61页表1)。

专业彰显金像实力

金像奖因其独有的魅力和高度,一直受业界有影响力的摄影人关注和向往。从统计数据中看出,申报者中,职业摄影人占到了68.3%,充分说明了金像奖的专业水准和含金量。其中,前七届的得主、评委中,又有32位申报了本届金像奖;新华社等一大批新闻机构、报业集团的主力摄影记者也以团体形式申报;此外,还有多位爱好摄影并对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各个行业的领导、旅居海外却一直关注国内摄影现状的摄影人……各个行业摄影中坚力量的申报参与,尤其是获得终身成就奖的8位老摄影人,他们的名字足以凸显这个部级奖项的价值和水准。

当然,还有一部分“实力派”摄影人,执著于某一领域长达十余年,但却因为选片角度、制作水平、创新程度等没有做到位,而与金像失之交臂。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金像奖吸引了三位“荷赛”得主申报,但因金像奖不同于普通摄影比赛的定位和规则,评委们在综合考评了三位申报者的资质和影响力后,只有费茂华一人当选。

时代打造平民富翁

20年来,金像奖在普通摄影人心中一直是 “高门槛”,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社会经济、对外交流等多方因素限制,能够在摄影界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多是借助单位实力、职业便利走出的“贵族”摄影人、职业摄影人,处于这个群体的摄影人容易也更有资格触摸金像奖。例如获得首届金像奖的10位摄影师中,有2人是媒体的摄影记者,7人是部队和地方单位的摄影宣传干事或专职摄影师。

但是,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交流的多元化,促使着摄影界不断推出了属于当下的英雄。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尝试、更新不同的器材技术,有条件走遍天南海北拍摄,有条件通过各种畅通的信息渠道掌握最新的动态和趋势……不断涌现出的、优秀的非职业摄影人以他们卓越的影像、新颖的想法、执著的钻研,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个群体的崛起,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普通摄影人开始接触以前看来高不可攀的金像奖。

本届金像奖申报者中,从事非摄影行业工作的占到了31.6%,而最终的评选结果中,也上演了“平民富翁”的美丽传说――欧阳星凯、王争平是从《大众摄影》月赛摇篮中走出普通摄影人,凭着对摄影的热情,长期关注、拍摄某一题材,认真研究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态度和专业素质,赢得了评委的认可,赢得了金像奖的认可。但英雄不以成败论,蓝建民、彭学平、楼宇浩等一大批申报本届金像奖的普通摄影人,虽然没能获奖,但他们的经历足以鼓舞更多普通摄影人。

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一个人的成就和影响力似乎总与年龄成正比,但本届金像奖35岁以下的申报者达到了13位,并最终有颜志雄、王敬民两人获奖。本届评委的年龄也更趋年轻化,40岁以下的评委占据了3位。更多新生力量的参与,为金像奖这个专业、庄严的国家奖项,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金像奖的包容性、与时俱进性。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机会。

介质转变体现时代特征

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摄影进入全民时代的一个巨大助推力,这使得摄影较以前有了根本改变――按下快门时,才刚刚开始,之后的调图、输出、装裱,摄影人都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本届金像奖的申报作品中,除新华社、部队等摄影团体仍选用传统冲印照片外,其余申报者大部分采用了数字输出技术,而且在纸张选用、色彩管理等方面,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金像奖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也体现出数字时代的特质,本届金像奖要求作者在申报作品同时,需附送一张刻有作品大图的光盘,以方便后期展览制作。

摄影以其独有的特性与时俱进着,而全民摄影时代下的金像奖作为检验摄影发展水准的一个标杆,也将与时代的发展、摄影事业的发展相一致。因此,时代所赋予摄影的一些变化和特征,一定会在金像奖中得以体现,例如,当

众多品牌的专业单反数码相机争先增设高清视频功能后,当网络视频成为百姓生活中又一种影像观赏方式时,也许,过不了多久,动态影像也可以作为一个评选类别,出现在金像奖中。

上一篇:不是拍摄影像,而是制作影像 下一篇:工业题材摄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