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

时间:2022-10-01 10:45:44

关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

摘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文章针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探讨了其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改革措施,教师素质培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 工程造价 改革措施 素质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工程造价而言,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造价人员在社会上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且我国的造价行业起步较晚,多数造价人员均为建筑行业转型而来,并未经过专门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知识体系不完善,而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在造价行业一线工作的技术型人员。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应打破常规教学思维,进行一系列改革。

1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1 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现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沿用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删减掉其中深层次的偏设计、偏研究学方向的类容,如:道路设计、桥梁设计、房屋设计、运筹学、统计学等;二参考专业课专任教师的意见设置;三参考造价行业有经验的人员设置。但是,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决定了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更甚者决定着我国造价人员的素质,因此课程的设置因邀请地区行业的最高管理组织参与,如我们可邀请市级造价协会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因为他们把握着一个地区造价行业的发展方向,清楚一个地区造价行业的需求情况,有着权威性的意义,能为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性且带有前瞻性的意见,使我们的课程设置不但能满足现状需求且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1.2专业课程的设置需打破常规的课程时间安排。现高职高专课程均为一门课程一名教师单独教学,我们可将有联系的课程结合起来,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将有联系的课程如:与建筑施工图相关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CAD》课程由一名老师在一学期同时任课,可使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来减轻学生对于形体空间想象理解的困难,且两门课程内容相包含,还能省掉了重复讲授相同知识的时间;二是将工程人员必学的基础课程,且不需要学生精通的课程打包,减少课时,前后连续学习,还可为专业核心课程留出更多的课时。如:《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打包一起讲授,为后续的《建筑工程预算》课打下基础。

2将高职高专的学习与从业资格挂钩

2.1 实行专业能力认证课程,与行业从业资格认证挂钩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目的是为实践能力做准备,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可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培养从业能力的课程,设置为专业能力认证课程,如:《造价软件实训》、《建筑预算实训》、《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并在课程结束后对每名学生的成果出据相应的专业能力等级认证

2.2 将高职高专教育纳入造价人员从业的初级阶段

在行业一线工作的造价人员几乎没有再次学习的机会,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发展在于从业人员的质量,除开专门从事研发的专家能力人员以外,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而改变这一状况的起点则在我们的高职高专学习阶段。因此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得到毕业证以外,还应另外获得从业资格初级认证,与社会上其他非专业毕业的人员所持相关认证有相同效应。

2.3职业技能毕业体质

为了毕业生符合初级从业资格,适应行业一线要求,我们还应在毕业生质量上把关,即实行最低职业技能毕业体质。即学生拿到毕业的前提为完成了相应技能课程的学习并达到合格标准,如:毕业生能熟练独立操作造价软件、熟练独立编制预算等。

3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3.1 培养适应一线工作的造价人员的源泉来自教师队伍的质量,现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素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专任教师虽有较好的授课技巧,但是缺乏行业前沿的信息;二兼职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授课技巧;三教师与行业联系少,实践机会少,缺乏知识更新。

3.2要解决此现状,我们应努力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位。现我国高职高专已在此方面初见成效,但大部分院校还未真正落实到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种种障碍。如:企业考虑利润问题使校企合作空有其名,学校无相应国家政策的支持,不能完全实行。只要能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将企业搬进校园,把一线工作的环境带到学生学习的环境中,培养实践型人才是事半功倍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可将一个专业设置为一个企业的部门,如,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为某企业的预算部,直接接受企业的预算工作。教师扮演部门主管的角色,根据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程度,组建实践能力达到标准的学生为工作组,分配工作任务,既可使学生融入一线工作环境,决绝实际工作问题,也能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站在一线行业的前沿,专业知识能不断更新。

结论

高职高专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要在探索和改革中不断摸索前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要发展的更好,更适应社会需求,将高校知识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国外已有相关成功案例,我们可沿着此道路逐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2号

[2]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综合化,冯均州,《华章》,2005年第10期

[3]基于国际视角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研究,刘元芳,长春工程学院学校(社会科学版)第2009年第10卷第2期

作者简介

肖露,女,1983年9月于重庆出生,重庆交通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6年7月至今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教师。

上一篇:引导学生质疑 启发创新思维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提问艺术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