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聋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8-26 02:07:55

提高聋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

摘 要: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语言发展缺陷,给写作带来了困扰。本文作者在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使聋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言之有序,并调动聋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兴趣。

关键词: 聋生 写作兴趣 有效策略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言语刺激受阻,语言发展存在较大的缺陷,语句理解能力低,观察能力弱,且缺乏想象力,写出来的作文存在着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判断不确切等问题。为此,我从分析聋生写作现状入手,积极探索提高聋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聋生写作现状剖析

1.聋生由于听力障碍,造成“说”的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写作的积极性。

2.作文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写作素材。聋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自我封闭,加之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狭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导致写作所需的素材极其贫乏,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继而对写作没有兴趣。

3.聋生用手语进行交流,而手语具有间断性、跳跃性、不完整性等一系列不符合书面语语法规则的特点,因此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被教师批评为“哑巴语”、“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由此一些聋生对写作产生失望的心理,把写作看成负担。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促进聋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聋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

1.给聋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从教学内容上激发其写作兴趣。

鉴于聋生信息来源短缺、生活学习环境封闭等造成的“下笔难”,我主要采用了下列方法。

(1)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写作过程中,聋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主要是因为聋生的知识面狭窄,不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因此,教师首先应从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引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所写的内容才会丰富,事例才会具体。我们可以指导聋生从写一句话入手,逐步写清身边的人与事,使得聋生有话可说。例如在指导聋生观察本班学生后,要求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描写出这个同学的外貌特征和神态,再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种具有趣味性的作文教学过程,能激起聋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扩大聋生的信息来源,在课外活动中指导聋生注意生活积累,使其言之有物。鉴于聋生的生理缺陷,我们应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走上社会,与健听人广泛接触,以扩大信息来源,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如与普通学校建立起“手拉手”联系,让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结对,经常搞一些友谊互助活动,为写作积累素材。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前,教师要布置观察任务,提出写作要求。聋生们带着一定的目的去活动,不仅会达到开展这一活动本身的效果,而且会有写作的题材,做到言之有物。例如,我在指导聋生写一篇反映扬州城市面貌的文章时,就带学生逛了繁华的文昌路,让他们亲身感受繁荣的街市、美丽的街景和街心名胜。聋生带着观察欣赏的目光,收集到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再加上切身的感受,自然言之有物。

(3)引导聋生从感兴趣的事写起,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使他们有感而发。写作对于一个聋生来说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结合聋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思想、爱好等,寻找一些生动可感的题材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真实地去感受,积极地去思考,强烈地去表达。例如,针对聋生喜爱打篮球,我就采用兴趣迁移法,以学生对这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基点,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由于他们对如何运球、传球、投篮很熟悉,对球场上的心理活动也深有体会,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感兴趣的事,文章自然写得生动、有趣。

(4)加强课外书籍阅读指导,鼓励聋生多看、多读、多思,使学生言之有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加强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聋生从听觉这一渠道获取知识不可能,那么,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大量的阅读能丰富词汇,修正语病,使聋生的语言逐步趋向规范化、书面化。首先,教师要根据聋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书籍,鼓励他们多读;其次,给予分类指导,结合聋生能力确定指导重点,让他们真正读通、读懂;最后,要进行读后感写作指导。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能逐步做到言之有序,写作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2.扫清聋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从教学形式上提高其写作兴趣。

过去作文教学中往往采用“一刀切”,“切”去了一部分后进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使部分优等生缺乏写作热情,这无疑成为聋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坚持分类教学,调动不同类型聋生写作的积极性。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聋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分类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所有聋生的习作兴趣。首先,教师可将聋生按知识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类,以2―3组为宜,使A组的优等生、B组的中等生、C组的后进生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都能有所得。对于A组聋生要有高标准的要求;对于B组聋生要避免出现应付写作的状态,既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又要发掘他们写作的潜能;对于C组聋生则要降低要求,并实施个别化教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从而提高不同类型的聋生的写作兴趣。其次,对于同一题目分类要求。如在中年级习作“记一次中队主题会”教学时,C组聋生只要求写出活动的基本经过,语序基本正确;B组聋生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活动过程,语句通顺;A组聋生不仅要能详略得当地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第三,对于同一个写作素材可以拟不同题目。如组织聋生去扫墓后,要求A组的学生以“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夹叙夹议;而B组学生以“难忘的一次扫墓活动”为题,要求在叙写扫墓活动过程中突出“难忘”;对于C组聋生,则以“扫墓”为题,只要求能把这件事的过程写清楚。这样各类聋生结合自己的水平,写出不同的文章,都会对写作充满信心,产生写作的冲动,从而变害怕写为喜欢写。

(2)坚持双语教学,提高聋生写作的自信心。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聋生使用手语,以增加信息,增进交流,发展思维,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聋生认识到聋人手语是不同于书面语(汉语)的另外一种语言。我们从教育聋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出发,让他们在掌握书面语的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写好作文,做一个会用双语的好学生,这就是作文教学中的双语教学要求。

训练之一,将生活中常用句的手语和书面语排列出来,加以对照,或进行手语和书面语互译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存在,并能区别它们的不同。

训练之二,让聋生多读、多看、多记、多背,不仅熟悉文章,积累词语,而且能够领悟出书面语的语法规则;再鼓励聋生多说多练,从篇幅到数量均由少至多,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说写训练,写作水平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只要我们关注聋生的写作现状,在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重视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有效提高聋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季佩玉.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盲文出版社.

[2]欧雯.语文教学与研究――从激发兴趣情感入手.语文出版社,2006.8.

[3]靳玉乐.教育概论.重庆出版社,2006.9.

[4]俞子夷,朱D编.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福建出版社,2006.8.

上一篇: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思考 下一篇:论和谐法治校园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