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轻松融入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25 04:03:45

作文教学轻松融入语文课堂

【摘要】 中学生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也是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为此,本文想针对目前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觉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方式策略,以探讨中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作文,对老师而言,是教学的难点;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师生应怎样去面对语文学科中这一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呢?平时在语文课堂上,我总是喜欢带着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诗意和美,似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投入,很享受,但在作文时,学生好像又无情可表,无话可写,我纳闷,我就常从远教资源、网络资源学习很多语文课堂实录,反思平时所观摩的语文课,发现大多老师在课堂上都以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为主,比如字词的音形义、修辞手法、描法及文章的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等。当然,通过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取,情感与价值观的熏陶,学生最终能学以致用,也能提升其语文素养。但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这种好像固定的模式而综合语文课堂与作文教学呢?我这样思考并践行着。

1. 让“语文教学”的课堂转变为“文学教学”的课堂

语文教学课堂,它应该包揽了识字、写字、听说能力培养、读写能力培养的教学;而文学教学课堂,我觉得更应该是语言的感受,情感的体验,思想的洗礼。写作能力很直接的表现为思想的认识程度,感受并表述语言的方式,体验并抒写情感的手法,当然,这样转变并非丢弃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只是在课堂上把重心稍微的转动一下。让稍微多的时间用来感受语言,体验情感,抒写心灵。我相信,一个思想有见地,情感够丰富,对语言敏感的学生,一定能游刃在语文课堂上,也更能愉快的表达自己的心声。

2. 敢于改变语文教材的内容

众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国家教材编委的很多专家学者慎重选择的,其考虑的详实与长远应不言而喻。不过,并非每篇文章都适用于我们那么多个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我们为何不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道品赏中外名著呢?又何尝不能选择一些课外的更好理解、更美的文章与学生共同感受呢?大胆的放弃一些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抽时间去自学即可。这既充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都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3. 让作文教学不再孤独的走上课堂

我们以前有很多老师,对于作文的教学往往有专门的时间安排专门的作文课,包括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也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其中写作也常常安排在这个单元末或这个积累运用里。这也引导着我们很多老师上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再上这个单元的作文。好像课文的教学与作文的教学是没多大关联一样。如果能在课文教学的时候,遇到美的段落,好的手法,立即让学生动笔仿写这样的语句或语段,岂不能更好的让作文与课文结合、与课堂学习结合。这样既有范本可仿,也有触动可抒。

4. 创设声情并茂的情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举动:遇到有些场合,我们实在是忍不住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说点自己想说的话。想来学生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把这些忍不住想说的形成于文字,那不就是片段的写作吗?有一次,学校发生了一起在电视剧里才可能看到的绑架案,犯罪分子以学生来要挟政府给他拿钱。事后很久,考试遇到了一个以“遗憾”为话题的作文。有学生就以《我为他(犯罪分子)而遗憾》写出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学生以《人生,一步之差》展现了人如果能够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能够上善若水,或许很多悲剧便不再发生。我认为,学生以作文的方式讨论得很好,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迪。从这个事件背后看得出来,学生也在关心生活、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如若老师能精心创设一些情景,学生也许不会对写作文怨声载道。

5. 作文布置要三思而行

在忙着应付升学压力的老师们,常常用书上的或找一些现成的作文题目留给学生,根本就没考虑这个作文能不能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是不是能跟学生的生活走到一块。这样的作文,即使是我们教师来做,也许也出不了彩。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讨厌作文。但好的作文题目或话题,却能引发学生心底的冲动。例如作文题目《0的联想》,思维发散点很多;《我幸福,因为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心中有很多幸福的东西。看到这类的作文,难免不产生写作的欲望。经常的这样锻炼,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了,惯常思维没有了,语言运用更精致了,写作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6. 引导学生用感性的笔记录生活的点滴

完全离开生活的写作能力培养,我认为那是缘木求鱼。有的老师说:对生活的感悟,那是作家们才能做到的,中学生要从生活中提练深刻的认识,也只能无病。但我觉得,一个留心生活的学生,一个愿意记录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学生,他定可以有感而发,洞悉生活,放眼未来。用感性的笔记录生活,回过头再去理性的整理“生活”,会感慨万千、思绪萌动。这也许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学的习惯。

写到这里,思绪一直在放飞:对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对作文的教学,教师定会不断反省,教师也定在不懈努力,学生在努力学习,学生也在不断进步。但愿不久的将来,他们写文章,不再是为了考试,也不再是为了获奖;写文章是为了释放胸中的情感,飞扬心底的思想。相信在那一天,学生的写作便不再孤独!

上一篇:高中生物愉快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精”字打头 严格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