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几个转变

时间:2022-08-25 12:21:26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几个转变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有的教师,把课文上得条分缕析,细致入微,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教师口干舌燥,不想学习的学生昏昏欲睡,想学习的学生记得手腕酸痛。而前不久的新课改,我校初中班级同学相对围坐,侧向或背对着黑板,运用新的形式和手段教学,师生的互动,同学的讨论,课堂气氛热闹非常,课后却如雨过荷叶,风一吹,什么都没留下。这又是矫枉过正,都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内容上走进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的接受和掌握与新课改的发现和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由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转为发现、探究、研究。解放学生被压抑了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授型模式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教师就如封建社会的家长,子女没有发言权。一节课下来,老师几乎是在唱独角戏,象征性地提问也只是点缀,只是为了推动课堂进度,大部分的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老师也很少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能力与情感的今天,这样的教法已经落伍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指导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切实落实好课前的预习,策划好一节课的节奏、内容的安排,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一个单元不用每一篇都亲历亲为,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也可以是“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甚至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授型,转变为指导策划型,解放了老师的手脚,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思维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就如同学游泳,告诉要领后,在岸上比划不如让他们下水自己游。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当然,不是全盘否定模仿,就如作文的学习,我给学生找来课外一些名家作品、高中生优秀作文及高考满分作文,分为不同体裁进行教学,从审题、构思、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渡、修辞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项教学,通过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进行模仿,给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将材料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如同给了学生煮饭的米,再教会他们煮饭的方法,学生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超越、创新,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教师内涵的转变

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这就割裂了教与学的关系,割裂了师生课堂互动关系,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热情。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事倍功半,这样的教师到退休都只能算是新手型教师,就如年老未能及第的范进,一童生耳。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知识还是那知识,但他却能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教,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将学习方法教给了学生,他经常外出作报告,但他的学生却能自主学习。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完成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个导师。导,即导学、导思、导言、导文、导法、导行,做学生的知识和人生的引路人、指路灯。祝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破茧成蝶,与时俱进,能不断地适应教育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滁州市来安县半塔中学。

上一篇:鲁迅笔下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 下一篇:在写作思维中落实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