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尝试

时间:2022-08-25 10:17:05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减轻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种数学考题,都给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从新试题内容分析,新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考查.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也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教师应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问”,才有所思、所想,才有发明创新.陶行知说:“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三、强化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的知识,虽然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的地位,学习活动实质上仍具有发现和创造的性质.只要把待学习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置身于知识的创造形式过程中,让学生亲历再发现活动,就能把获得知识和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统一起来.采用开放式教学,充分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结果获得的思维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教材中许多概念定理都简化了提出过程,省略了发现、探索过程,而这些概念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证明定理的方法又是如何构想的,对学生来说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困惑和神秘感,而这些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展示概念的来龙去脉、定理的形式及证明方法的引出过程,以便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与思维方法的借鉴.

总之,时代要求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创新氛围,强化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学生的数学解题经验对解题思路的影响 下一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