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17例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时间:2022-08-25 09:02:10

静脉溶栓治疗17例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89 - 02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护理

为了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护理措施,笔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17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53~70岁。均采用尿激酶快速静滴。在溶栓后30min、60min、24h、7d时,按照文献[1]判定疗效。经溶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本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4.1%,发生1例再梗死。

2 护 理

2.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早期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缺氧。饮食宜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了不影响溶栓抗凝的效果,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食入含维生素K较多的食物,如瘦肉、猪肝等,宜食适量的绿叶蔬菜和水果。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时更换,预防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以防止废用综合征,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使患者及早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2.2 血压及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减少可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溶栓开始前收缩压超过180~20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120mmHg,是导致溶栓引起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宜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后应每1O~30min测量血压1次,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处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合并有心脏病、心电异常,与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溶栓过程中的心电监护十分重要,如发现血压、心律、心率变化及异常心电图形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3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常有紧张、焦虑、自卑、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应详细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如何用药等,并强调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必要性、优越性、迫切性和有关风险。交谈时语气柔和,语速中等,并辅以点头、微笑等。在每次溶栓治疗与护理操作前都向患者说明原因和目的,以求得配合。

2.4溶栓前准备正确采集血标本、监护血液学指标变化,如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以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溶栓后2h左右及之后,视需要每6h采集和送检有关凝血及纤溶系统血液标本。

2.5溶栓中护理由于使用尿激酶剂量大、滴速快,静脉滴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观察有无皮肤、消化道出血倾向。若发生少量出血,应采取相应措施,症状可缓解;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停用尿激酶,紧急处理。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6溶栓后护理出血性转化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另外,应用溶栓药物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导致纤溶后的高凝状态,近期内容易发生再闭塞,再闭塞率为10%~2O%。因此,溶栓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在最初的24h每15~30min观察1次瞳孔和意识,若在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有脑出血或继发脑梗死可能,应立即报告,及时救治。详细记录皮肤有无淤斑、出血点,以及淤斑、出血点的大小、范围,鼻腔黏膜有无出血,大便中有无隐血,呼吸道、泌尿道以及颅内有无出血倾向等。出血情况的监测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若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有效的综合护理对于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上一篇: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一篇:子宫肌瘤55例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