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时间:2022-08-25 08:03:49

教学互动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究教学“互动”,其意义不仅仅是寻求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进步。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和发展人,在于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而学生的自主建构也是在“关系”和“互动”中进行的。

【关键词】教学互动;教学观念

Teaching interaction the ability make mathematics vibra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hen Yunxiu

【Abstract】In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student’s corpus position be spoken of unprecedented of height.Research teaching“interaction”, its meaning be not only only is look for a kind of new of teaching form, more important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of renewal and teaching thought of progress.Education of the meaning lie in development pers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 lie in value leading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tudent construction or purchase.But the student’s independence the construction or purchase also carry on in the “rel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Key words】Teaching interaction;Teaching idea

1 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究教学“互动”,其意义不仅仅是寻求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进步。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和发展人,在于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而学生的自主建构也是在“关系”和“互动”中进行的。

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生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师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挑战的境界,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互动”使其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活动中,“互动”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并使学生真正地涉入到由不同个性和视野所构成的“精神场”。因此“互动”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2 教师要更新教学的观念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影响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这必然导致教学思想的僵化,对教学现象及规律的认识出现偏差,因此,产生师生互动障碍,其主要因素有:

2.1 以教师为主体:权威型师生关系视社会或教育影响的代表者(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学生对教师常常有一种防备心理,甚至有一种恐惧症,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过程,学生被动参与,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这种互动常常是被动的、刻板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抗拒的。

2.2 教师怕课堂闹起来:教师过多研究自己怎样“教”,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教师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方案,担心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怪”问题而下不了台。

2.3 教教材:现在学生用的有些教材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内容脱离学生现实和社会现实,课堂中视学生为容器,泛讲、滥讲、不认真分析教材,这样设计的课,学生是听众,是观众,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另一方面是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被束于课堂,视野是狭窄的,从而导致师生不能互动。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应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因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很容易成为单向性的“互动”,其原因之一是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数学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是它的高度抽象性,若处理不好抽象与直观的关系,会使教学的互动性受阻,原因之二是教学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人为过程而不是自然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片面强调教师这一要素,由于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具有权威的“领导者”,而使教学过程失去平衡,导致教学的互动单向运行。

3 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的策略

所谓互动,一方面是教师的活动要引起学生相互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互的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互动,即人们常说的“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八年级(上)《矩形》一课的教学片段。

情境导入。

师:孟子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有什么意义?同学们知道吗?

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讲规矩,不讲规矩是不行的。

生:我想,它的意思是不用圆规画不出圆来,不用矩尺画不出方形来。

师:说得很好。你们见到过矩尺吗?

生:没有见过,可能是我们用的三角板吧!

生:我爸爸是木匠,我见过他用的曲尺,可能这个曲尺就是矩尺吧?

师:是的,木匠用的曲尺就是这里所说的矩尺,这个矩尺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拿出自制的矩尺,如图①)

生:可以用它画直角。

生:可以用它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以矩尺为工具,演示平行四边形在矩尺内的变化情况(老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这个矩尺的直角内(如图②)。让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与矩尺的一边重合,我们可让a变化,当它变为直角时(如图③),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生:是长方形

生:是矩形

师:说得对!这是我们小学学过的长方形,从这里可以看出,长方形与矩尺有关,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矩形,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板书课矩形及矩形的定义)

以上片段,一句俗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求知的胜地。

又如:探究矩形的性质。

师:从演示过程看,矩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那么它有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分组讨论)

生:矩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生:矩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生: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师:大家说得都很正确。因为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同时,它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那么,它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

生:由矩形的定义可以知道,矩形的四个有都是直角。

师:请你结合图④,说说为什么

生:ABCD中,如果∠ABC=90°,那么∠BAD=90°,∠BCD=90°(平行四边形两邻角互补),∠ADC=9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教师板书: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或矩形纸片试一试,看它还有什么特殊性质。

师:说说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性质?

生:随着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当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时,通过度量发现,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

生:老师,我通过叠矩形纸片,发现了矩形的对角线不仅互相平分,而且相等。

(学生上台叠纸演示,图⑤是学生沿虚线折叠后展开的图形,其中OA=OB=0C=OD,即AC=BD)

师:很好,大家通过度量,折叠纸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教师板书: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生:由于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还可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生:老师,我还发现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⑥

生:老师,我还发现矩形沿着两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能够互相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如图⑤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都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成了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成了教师式的学生,师生真正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3.2 情感交融策略:法国教育理论家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情感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与发挥。

教师能力不强,课堂气象沉闷,学生反应冷淡,或课堂朱失去调控,似一盘散沙,结果要么回到教师“一言堂”的老路上去,要么学生们处于无序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师生的良性互动,必将受到很大限制,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采取“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策略,有时甚至用“角色对换”,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3.3 人际合作策略: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学互动的又一必要条件,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语言亲切规范,生动形象,能促进师生互动处于积极状态。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一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有效地互动,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命力。

上一篇:有效教学方法,高效英语课堂 下一篇:小学校园英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