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8-24 10:34:01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口语交际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定名宣示了它与过去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重视口语训练,功能直接交际。口语是手段,交际是目的,是核心。为了交际,说话不再是无视对象用的自我表达;为了交际,倾听不再是可有可无得过场、摆设;为了交际,尊重人,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口语交际教学就这样跳出过去听说训练重说轻听,重表达而忽视对象和语境的偏颇,拓展说的价值,提升听的地位,引入合作精神。很显然,全新理念的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运用不同于过去听说训练的策略与方法。

1 紧扣“交际”组织教学,努力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它必然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是“为口语交际”的教学,也是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清境中进行。因而面广量大的实践活动应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征。紧扣“交际”组织教学,努力实现双向应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要务。

1.1 少讲多练,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课:“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关键是让学生多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修订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修订前的“听说训练”大同小异。教学时特别注意根据口语交际课型特征和教学目标,不能上成对教材示例的讲读分析课,只需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基本要求,即应迅速转入学生的自主实践。因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能靠教师“讲”出来。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每一节课的主要时间都留给学生听说互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深化认识,审视自我与他人,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交际能力。为此,分组活动与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是口语交际教学常用的组织方式。

1.2 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互动

1.2.1 落实教材提示,让学生充分互动。新课程教材的口语交际教学,话题的互动性往往较强。例如,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童话故事接龙》,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由一位同学设计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其他同学陆续说下去,每个同学可以说一两句语义完整的话,与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相衔接。在接龙中就是互动。教学中,分组和全班交流时,确定讲的最精彩的同学。大家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互动。

1.2.2 挖掘、赋予话题交际性,努力实现互动。有的口语交际问题,互动性不明显,或不具互动性,教学中应挖掘话题隐含因素或赋予话题交际性,努力让学生互动起来。例如:“讲述见闻、看图说话”之类的题目,在小组活动或全班交流中,对一个学生的讲述或说话,其余学生可就自己不清楚的、不感兴趣的、有异议的地方进行咨询、评议、质疑或补充,实现双向或多项互动。

2 联系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经验,唤起交际需求

对于口语交际而言,任何话题讨论其实都是虚拟的。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在学校交际,培养沟通能力,而不是非要解决某个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随着阅历的增长,也是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研究发现,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话题的关注程度相关(当然,还与学生准备程度,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相关)。对感兴趣的,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的话题,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互动容易;对不感兴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学生往往反应冷淡,发言如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甚至给人作秀的感觉。后者当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将课堂教学的“虚拟”与真实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精心确定恰当鲜活的话题。重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有备而来。积极创设交际氛围,以盘活学生生活经验与语言积累的内存,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愿望,这也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策略。

3 全面策划,相机引导,在整体推进中逐步达标

《语文课程标准》为口语交际设置了总目标,并把它分解成四个阶段目标,覆盖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对个阶段的终极要求,学段目标的达成或有弹性,教师在具体实施上有更大的自由。教材亦不再将目标拉成线状排列,设计教学序列,更符合口语交际教学整体推进的特点和简化头绪的要求,这同时也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心中有目标,全面关注。眼中有学生,相机施教。

3.1 单项训练与全面提升并重

口语交际通过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实现。而说话时以表达为中心的把思维快速转换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听话则是以认识为中心的对话者有声语言分析,综合归纳理解其思想观点意图的过程。口语表达必须有想表达的意思,再快速选择恰当的词语,按一定方式构成有条理、连贯的语句,再通过发声器官转为有声语言,并不断根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说话内容,而要听懂对方的主要意思,弦外之音,就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口语稍纵即逝,听者必须专注,边听边记同时进行周密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判断,进而做出反应。因而口语交际一旦启动,就必须涉及说与听的方方面面,口语交际教学有不同的层次特点,针对某方面目标,也常常开展单项训练,但整体推进的特点在口语交际课中,是始终存在的。因此,教学中,不能单一,必须要全局,在不同的层次上,每一次训练,关注学生来说,也关注学生听;关注学生敢说、乐说;也关注学生能说、会说,负责任地说;关注学生能听、会听,也关注学生的观察应对,关注学生的修养、价值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贯彻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3.2 整体要求与个别指导交融

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必然有一个针对全班的要求,以明确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或奋斗目标;而每一个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在具体听说应对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将整体要求与个别指导结合,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精心点拨,巧妙引导,以示范同类,启发全班。整体要求与个别指导交融,相机施教与因材施教,结合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应注意后积底蕴,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进行实际反思和探索创新。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目标的实施,仅靠每期有限的几次口语课是不现实的。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用母语学习的优越环境,借鉴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贯彻课改精神,树立广阔的课程资源理念,应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辟渠道,让学生多方面实践,增长才干。

上一篇: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浅谈过失犯罪中的注意义务